当前位置: 首页>>县情>>历史文化

东湾村地名故事

高台县民政局2023年03月31日


东湾村位于高台县城东郊。1937年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五军一举攻占高台县城, 1月9日,马步芳任命前敌步骑总指挥马元海集结正规军2万余人、民团3万余人,兵分两路对我西路军分割包围。1月12日,敌军2万余人直扑红五军驻守的高台城,全力围攻红五军。

高台西城外和东关外各有一座小庙,这两座小庙略高于城墙,可以看见城内情形,已经被之前高台的守军加固成两个碉堡,即东关(现东湾村)、西关碉堡。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登上城头举起望远镜,只见远处敌人的骑兵队队相连,步兵铺天盖地,立即布置全城的防守任务。遂部署兵力扼守城外的这两处制高点,形成拱卫全城的两个屏障,以第四十五团扼守东城门(东关碉堡)和城东南半部;第三十九团扼守西城门(西关碉堡)和城西南半部;以特务团、骑兵团扼守北城。部署完成不久,敌人的炮击开始了,我方原先修筑的工事大部被摧毁,炮火过后敌人开始进攻。敌军扛着云梯,手持绳索、铁钩,嚎叫着向城墙扑来,红五军将士是打阻击的老手,先尽量让敌人靠近,然后集中火力回击,打得敌人人仰马翻。

艰苦的战斗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四天。

深夜,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正在查哨,见军长董振堂来到赶紧跑过来。

“你们今天打退了敌人多少次进攻?”董振堂问。

张力雄答道:“有十多次吧,有两次敌人攻上了城头,都被我们打下去了。”

“你觉得这样守下去,能守多久?”董振堂又问。

“军长,我们都是你从苏区带出来的老部下,跟着你爬雪山、过草地、打阻击,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如今,团里的重机枪子弹平均不到200发,轻机枪不到100发,步枪子弹每支仅5发左右,每人不到一颗手榴弹。虽然我们收集了群众家里的斧子、锄头、铁叉等等,但用这些家什与敌人的炮兵、骑兵作战,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张力雄讲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次日的战斗更加惨烈,马家军首先集中兵力进攻城西和城东的两个制高点,以4个旅外加3个团和民团一部,在炮火的配合下,再次大规模攻城,接连发起30余次进攻。而此时的45团,步枪子弹奇缺,机枪每挺不到100发,炸药、手榴弹也不多了。城中所有的铁匠、木匠赶制的大刀、梭镖、铁叉、铁棒以及木棒,收集群众家的大刀、锄头、铁叉以及打麦用的木叉等,还有用水桶装上水冻成冰坨也被当作武器。等到敌人靠近碉堡时,战士们手中的机枪、步枪、手枪一起开火,没有武器的战士,就用砖头、木棒、冰块、树桩往下砸。激战中,敌人曾经四五次爬上碉堡,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但都被红军战士用大刀、梭镖、铁棒、土砖、冰块等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了下去。此时的碉堡上也早已是血迹斑斑、弹痕累累。

在如此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下,45团仍然在东关碉堡上坚守三四个昼夜。最后,接连失败的马家军不再继续组织兵力进攻,而是恼羞成怒地采用堆积柴草焚烧和集中炮火猛轰的办法,试图攻克碉堡。当时马家军匪徒在碉堡周边堆积厚厚的柴草点燃,还不停地抱柴草往火堆里添加,火焰越烧越高,战士们被逼的一个接一个地爬上碉堡顶部,但是火焰也越窜越高。在火光的烧灼下,战士们开始做最后的抗争,他们把没有了子弹的枪栓一个个卸掉,再狠狠地敲在砖石上,直到敲弯、敲变形,最后再扔到火堆里。枪管也抵在石头上,砸瘪。准星,用石头把它砸断。最后战士们手拉着手,一齐向着这深邃的戈壁夜空奋力一跃,自此化为永恒!

至此,东湾村东关碉堡被马家军攻破。

来源:高台县民政局
撰稿:杨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