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明,现年52岁,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卫生室助理医师。天城村之前被老百姓称为九沟十八坡,这么称是因为当时去15公里外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要经过好多的山沟山坡,他父亲是一位老赤脚医生,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没交通工具,遇上个急诊病人,去不了乡镇卫生院,又无抢救技术而束手无策。儿时的他耳濡目染了由于医疗技术差,面对生命失去的无奈。有一件事情特别记忆犹新,一对年轻的夫妻,由于吵架,妻子一气之下喝了农药,丈夫把妻子背到他家时妻子还在说气话,可由于当时没有洗胃抢救技术,眼看着二十几岁的生命在面前失去了,一个家庭就这样由于医疗条件差而破碎了,丢下了年幼的女儿和心碎的丈夫,那种悲痛欲绝的场景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从那刻起罗志明就立志要当一名乡村医生,学高医术,来守护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不要再由于医疗技术的落后而上演那样的悲剧。有一年终于有了机会,县办卫校在招收培训乡村医生,他毅然在父亲的支持下踏进了县办卫校的大门,在学习过程中非常用功,学会了好多家乡没有的医疗技术,特别是农药中毒,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结业了。
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在上班的第二年,有一天晚上刚刚入睡的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邻村一对夫妇由于丈夫经常赌博两人吵架,妻子想不开喝了农药,当时抬到诊所,人已面色青紫意识丧失,随时面临死亡,这一次由于他已经掌握了急救洗胃抢救的方法,经过有序的抢救,天快亮时病人脱离了危险醒了过来,一夜没合眼的他丝毫没有睡意,总算松了一口气,终于在他手里夺回了一条随时失去的生命,那种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这么多年来他抢救回来了十几位濒临死亡的患者,挽救了多个破碎的家庭,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和赞扬。治疗活着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给临终病人以人性的关爱同样是医生的使命,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住院回家后疼痛难忍,罗志明天天去患者家打止疼针,没想到这一跑就是三个月,风里雨里白天昼夜,记不清多少次惊醒的敲门声,病人啥时候疼,家属啥时候叫,他就啥时候到,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关爱,病人去世了家属要谢他,他拒绝了。由于对方已经花掉了所有积蓄,他没要一分钱的出诊费,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2003年“非典”疫情无情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作为一名村医,作为最基层的医疗工作者,他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测体温询问身体状况,虽然辛苦虽然疲惫,但一方百姓能安康无虑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无怨无悔。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真执行返乡人员健康监测,面对100余名外来返村人员一天两次的健康监测,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但过度的奔波和繁重压力促使他心脏病复发,好几次累到了,但一想到基层的哨点作用无人能替,想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想到可怕的疫情,就来了信心和力量,自己吃饭都打着输液瓶吃着药一直坚持到疫情好转,所有监测人员解除监测。同时,他认真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措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辖区内14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对210余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着每年1200多次的随访和健康指导,圆满完成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30年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2006年罗志明的优秀事迹被甘肃农民报和张掖日报作了报道。
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他在临床工作中坚持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致全面,按时完成卫生院部署的各项任务,在多次考核中名列第一,受到了卫生院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荣誉。他良好的医德医风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笑容,展示的不仅是医务人员的个人修养,更展示的是和老百姓火热的情感,他主动和病人交朋友,时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赞扬,并获得了镇政府颁发的群众满意好诊所奖牌。面对这些荣誉,他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感到自豪,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心安、感到满足,他将以饱满的热情,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2021年8月,罗志明被张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表扬为“优秀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