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部门动态

道远且长行必至 凝魂聚力向未来 ——高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浓墨重彩

来源:高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作者:盛雪娟 发布时间:2022-10-25 10∶53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高台县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不断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非遗保护机制日益完善,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健全,非遗传播品牌逐步形成,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追寻突破,让非遗“强”起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文物保护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精准发力。命名了省市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1人,发现和培养农村实用文化人才420人,并先后组织成立了社火协会、餐饮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年均常态化开展研究交流40场次,提高了非遗保护管理水平。创建罗城巧红娘魁星系列文创产品生产基地、天宇非遗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新世纪非遗文创孵化中心、陈志红色非遗传习基地等平台,建成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西部连环画博物馆、月牙湖民俗博物馆等非遗类展馆6个,建成黄河灯阵、秦腔獠牙、铁芯子、通背捶八虎棍等项目传习所7个,重点项目保护传承条件不断改善。加强与教育部门衔接,年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80课时,参与师生突破2000人次,乐善秦腔、高台剪纸、麦秆画等项目传承人群不断壮大,特别是通背捶、八虎棍项目进入国庆小学校本教材,300多名师生常态化开展传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强化推介,让非遗“活”起来。先后编辑出版《高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民歌》《乐善秦腔》《高台铁芯子》《通背捶八虎棍图解》等书籍,并通过在高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专列播出《玻璃上的雕彩人生》《骆驼古城下的念卷人》《一杆红缨枪的故事》等非遗类节目17个187分钟。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文化产业大会、玉博会、张交会等节会推介活动,每年借助端午、中秋、春节等节点,广泛组织端午赛龙舟、高台民歌大赛、乐善秦腔展演、红色非遗作品展、社火调演等活动8场次以上。邀请央视栏目组来高对赛龙舟、河西宝卷、高台老席、高台铁芯子等特色非遗项目进行了拍摄宣传,涌现出了一批省内外知名非遗传承人。

高效运作,让非遗“新”起来。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通过“手工作坊与企业化生产相结合、培育创作人才与营销人才相结合、展现区域特色与时代风采相结合”的“三结合”发展模式,以市场化运营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域特色明显、人文内涵深厚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经过努力,目前形成了以九发文化传媒公司、红色文化艺术公司、天宇旅游文化公司为代表的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综合平台,年均研发非遗类产品14类60多个品种,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扶持红色文化艺术剪纸技艺、九发传统手工艺、麦秆画工艺三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不断壮大,带动32名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将美食、传统手工艺等体验类非遗项目植入红色旅游产业链,非遗商品实现免费进景区、进酒店,全县非遗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