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进纪念馆,看到那些文物,仿佛都在与革命先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内,游客络绎不绝,来自四川的游客王女士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和“5.18”国际博物馆日,各地纪念馆迎来一波游览热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也不例外,5月份纪念馆游客接待量已超过10万人次。
如今,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选择。“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潮流,各地纪念馆也纷纷出招,推出互动体验、文创产品、数字文物,为群众提供纪念馆全新的“打开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线上线下一体联动,馆内馆外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红色能量传播,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体验,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榜上有名,成为甘肃省革命历史类纪念馆里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张掖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喜人的成绩背后,是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一代代纪念馆人多年来的接续奋斗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特色和实力兼具
什么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朱德忠介绍,博物馆定级评估非常复杂,包括综合管理、基础设施、藏品管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等100多个指标项目。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评估定级体系里最高的一个等级,是国家对一个博物馆综合实力、综合水平的充分肯定。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代表着该纪念馆在综合管理、基础设施、藏品数量、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同时也意味着对纪念馆的管理水平、展示利用、社会教育、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馆内有“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信仰的价值·精神的力量”2个固定陈列。另外聚焦时政热点、重大活动等还不定期推出原创展览,与省内外红色展馆联合举办临时展览,展出文物、书画、图文等展览。
近三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先后策划举办了“不忘初心·忆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展”“‘两弹一星’元勋事迹展”“‘清明祭英烈·红色故事汇’系列展”等近20个具有较高质量和影响力的原创展览,接待各界观众30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纪念馆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走心”更要“走新”
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挑战。纪念馆作为收藏、保护、展示、研究和阐释革命文物的重要场所,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价值引领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红色旅游是塑造信仰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性情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或许游客在参观后会忘记讲解内容,但一时一地的感悟却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等到合适时机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纪念馆旅游火热,体现了游客对红色文化旅游诉求的提升,传统的展示形式、单一的说教式讲解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纪念馆副馆长丁在蕾介绍,以前纪念馆最常规的方式是展览,展出什么观众就看什么,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家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从一件文物的视角窥见红色文化的传承。“深层次挖掘文物背后感人的红色故事,打磨提升微党课、红色故事,并将其融入讲解,做到讲解向讲述转变,才能在细微之处引起情感共鸣,在游客内心留下深刻烙印。
”纪念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使命。不仅是向英雄人物致敬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如何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公众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前行力量是纪念馆的重要职责。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展览——邮票中的党史专题展”“红色遗珍——临泽革命遗址线上图片展”“重温红色经典·追寻信仰之光”之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已陆续推出,此外,还精心组织研学实践、主题社教、馆际交流、好书推荐、红色诗歌诵读等配套教育活动,搭建纪念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纪念馆影响力和传播力。
让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推动纪念馆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需要运用各方智慧,联合多主体力量。
在未来客流只多不少的趋势之下,怎样才能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游览体验?纪念馆副馆长陈振宙表示,一方面,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将在设施改造提升和智慧景区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优化服务;另一方面,强化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打造了“特色课堂”,以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故事宣讲、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主题社教活动,推动注入式教育向融入式教育转变。以“流动纪念馆”形式,通过红色文化宣讲和流动展览“七进”活动,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创新开展“云端课堂”,推出VR展馆、虚拟展厅、云讲解、云直播、云祭扫等多种在线活动,让西路军故事逐步走出甘肃、走向了全国。该馆开展的系列社会教育宣传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
纵观全国各地纪念馆发展,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数智赋能是使“纪念馆热”持续升温的不竭动力。下一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将依托本馆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馆际合作、馆企合作等,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多渠道开展文化产品的开发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地域特点、本馆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种类丰富、品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延伸纪念馆的文化传播功能,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同时,探索建立馆校长效合作机制,推出一系列“大思政课”,以鲜活历史、感人故事、生动讲解展现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事迹,让红色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将秉承国家一级馆的标准,不断加强场馆建设、文物保护、宣传研究、陈列展览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守正创新,勇担使命,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奋力谱写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新篇章贡献纪念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