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台县司法局巷道司法所巧织“线上+线下”普法网络,以“需求靶向、形式创新、阵地浸润”三措并举,让法治文化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按需“点单”:让法律知识对接民生“刚需”
“土地流转合同咋签才不吃亏?”“遭遇电信诈骗该咋办?”针对村民最关切的问题,司法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例结合,组建“法律明白人”宣讲队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开展“以案释法”面对面宣讲,用“庄稼话”解读“法条文”,让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看懂法律、用会法律。今年累计开展“订单式”普法活动20余场,发放“法律明白卡”1500余份。
云端“传音”:新媒体搭建立体普法矩阵
“抖音刷到普法视频,才知道网贷套路这么深!”巷道镇村民通过手机屏幕收获法治“干货”。司法所借力新媒体裂变传播优势,在“活力巷道”微信公众号开设“每日一法”专栏,在抖音号推出“阿普说法”系列情景剧,用短视频拆解热点案例。同时,创新启用“互联网+大喇叭”云广播系统,每日定时播放方言版法律故事、反诈顺口溜,让“乡村大喇叭”从“通知器”变身“普法台”,实现普法宣传“零盲区”。
阵地“铸魂”:让法治文化扎根生活场景
走进巷道镇法治文化广场,刻有法律谚语的石凳、绘满法治故事的文化墙与健身步道相映成趣。司法所盘活村级文化资源,在12个村打造“法治微阵地”:党群服务中心设“法律图书角”,农家书屋配备《法律援助指南》等通俗读物;利用村部公示栏开设“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新政策解读和维权渠道。村民在晨练散步、休闲议事间耳濡目染法治理念,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生活习惯。
从“被动普法”到“主动用法”,巷道司法所通过常态化、浸润式普法实践,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乡村肌理。如今,巷道镇群众参与法律知识竞赛、主动咨询法律问题的现象日益增多,一幅“法治乡村、德治润心”的基层治理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