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渠水资源保护利用所结合水库蓄水、河源来水、农作物需水等实际,强化用水监管,优化水资源调配,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为灌区农业更高质量发展筑牢“硬支撑”。
“精准式”调度,筑牢灌溉“保障网”。按照“高效利用、按需调配、动态监测”的原则,建立“水量、服务、需求”动态管理清单,统筹制定用水计划,针对灌溉时间紧、水量需求集中的特点,通过加大干渠引水流量、积极促灌、错峰轮灌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灌溉矛盾。主动与上游水管单位沟通协作,跨区域调水,最大限度调配水量,确保灌区农作物灌上“及时水”。目前已完成第六轮灌溉,引水3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6万亩。
“融合式”推进,激活节水“新动能 ”。积极探索节水新路径,依托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调蓄水池,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压减地下水34万立方米;推行实施“港湾式泵池+调蓄水池”水源置换工程,在新联、大庄修建地表水调蓄水池6座,置换地下水38.5万立方米。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引导用水户种植土豆、向日葵、孜然等低耗水作物,压减地下水水量400万立方米,实现节水增效双赢。
“覆盖式”排查,疏通供水“肠梗阻”。按照“无遗漏、无盲区、全覆盖”的原则,盯紧供水高峰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加强渠道巡查、水位监测频次,定期对26公里渠道、及6座蓄水池进行安全巡查;严格落实井长制“1+N”监管责任,依托智慧水务平台管理全域机井,通过运行数据实时上传、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机井故障及时处理,实现“线上监控+线下处置”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