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制度的“关键关口”,一头牵着工伤职工的“救命钱”与康复希望,一头连着用人单位的用工安全与基金平稳,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落地生根。高台县人社局深刻把握这项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始终以《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为根本遵循,围绕“高效、严谨、精准”核心目标,在规范流程中提效率,在严守准则中传温度,在细致核查中还原真相。
以“高效之心”破题,打造便民服务“快车道”。“原以为得跑两三趟才能办下来,没想到提交材料当天就受理了,真是太省心了!”前不久,在高台县某建筑工地务工的赵师傅因工受伤,因家在外省出院后要回家休养,他在家人陪同下前来申请工伤认定,希望能尽快受理他的工伤认定申请。工作人员收到申请后当场核对材料、确认核心要件齐全后,立即启动快速认定程序,让赵师傅吃下“定心丸”。聚焦工伤职工“急用钱、盼康复”的实际需求,秉持“效率优先、服务至上”理念,打出“精简、提速、便民”组合拳:一方面全面梳理申报材料,对非核心材料推行“容缺受理”,仅保留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关键要件,同时打通部门数据壁垒,通过跨系统协作调取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建立“即收即审、即审即定”响应机制,对事实清晰、证据充分的简易案件实行“当日受理、30日内办结”,平均办理时限较去年同期缩短30%。对材料不全的申请人,通过书面补正通知、微信、电话等方式一次性精准告知,从根源上避免“来回跑、反复问”。
以“严谨之心”立规,筑牢依法认定“防火墙”。“工伤认定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的一番话,道出了工作的核心准则。为确保证据链完整、程序无瑕疵,该局构建起“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将严谨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受理阶段,严格落实“双人双审”机制,由业务骨干与科室负责人共同复核材料,重点核验劳动关系真实性、事故与工作的关联性,杜绝材料不全、事实不清的案件进入下一环。在调查阶段,严格执行“三项法定程序”:一是提前向用人单位送达举证告知书,充分保障其陈述申辩权;二是调查取证时至少2名工作人员共同在场,主动出示证件并全程录音录像;三是若文书无法现场签收,通过EMS专递送达并留存回执,确保程序严密、无懈可击。这份“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严谨态度,有力提升了认定结果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以“细致之心”溯源,织密事实核查“保障网”。“通过监控录像能清晰看到,工人陈某在车间作业时,上方的包装桶突然滑落,正好砸中其手部,现场还有2名工友第一时间上前救助……”工作人员正逐帧分析事故现场监控,详细记录关键信息。工伤认定的难点在于还原现场、固定证据,而“细致”正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经办人员不仅逐帧研判监控、提取关键画面,还会实地走访事故现场,核验作业环境与设备布局,同时逐一询问在场工友,梳理事件时间线,再结合医疗诊断记录核对伤情与事故的因果关系。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核查,确保每一个事实细节都有迹可循、有据可依,真正织密事实核查的“保障网”,为公平认定打下坚实基础。
高台县人社局以工伤认定“三心服务”为抓手,在高效服务中传递民生温度,于严谨认定间彰显法治精神,通过细致核查提升服务品质,探索出一条“高效、公正、精准”的民生服务路径。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结工伤认定申请51件,实现材料审核零差错、调查程序零瑕疵、认定结果零争议,用实际行动为工伤职工撑起“安心伞”,为用人单位筑牢“安全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