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各镇动态

人才振兴篇 | 宣化镇:当兵卫国传喜报 乡音难忘孝亲颜

高台县宣化镇2021年04月02日

仲春时节,桃红柳绿,一场春雨将万物洗刷的干干净净,清新的空气中,泥土的芬芳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3月31日上午,喧天的锣鼓打破了台子寺村多日的宁静,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宣化镇武装部工作人员冒雨来到80岁的冯有汉家里,将孙子冯啸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喜报和3000元奖励金送到他手中。

“我的两个孙子都没白疼,从小拉扯大没得容易,通过当兵锻炼,现在都出息了,孙子吃上了党的饭,我也跟着沾了光,我打心眼里高兴。”冯有汉老人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提起孙子冯大爷就笑成一朵花。46年党龄,当了一辈子“小干部”的村党支部原支委冯有汉,因为“倔”,出了名,也因为坚持原则,关键时刻主意正,得到乡邻的拥护和爱戴。90年代冯大爷的两个孙子先后出生,因为两个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打工,无暇顾及,带孙子、送孙子上学的重任就落到他和老伴身上。夏天上地,他就用自制的“童车”将兄弟俩推到地上玩耍,到了上学年龄,他又用自己仅有的文化教他们识文断字、督促作业。村里人常说,有的人,儿子的饭都吃不上,还指望孙子?面对流言蜚语,他和老伴常说,哪怕庄稼少打几石,也不能荒废了孙子的学习。大孙子冯波上中学时,学习成绩一般,高中毕业后,冯大爷就自作主张,送他去当了兵,经过部队的磨练转为士官,2015年冯波还被所在部队评为优秀士官。11年的军营生活,也让他有了担当。复员后,成了家,政府还给安置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到现在大孙子冯波都很孝敬爷爷。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孙子冯啸因为父母早年离婚,从小就由爷爷抚养长大。在爷爷的教诲下,学习上进,并考取了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冯有汉又鼓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当兵是条好出路。在部队,冯啸依然很上进,即将复员时,考上了军校,现在已是武警中尉警衔。老人说,他和老伴依然种着三亩地,孙子当兵后,每年都会给他寄七八千块钱的生活费,但他除了急用,都舍不得花,因为孙子还没成家,为此也没少受小孙子的“责备”。

如今,冯有汉老人送两个孙子当兵的事,也被村里人传为佳话。

近年来,宣化镇大力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极大地调动了适龄青年参军的热情和服役官兵在部队安心建功立业的信心,增强了现役军人和家属的荣誉感、自豪感,营造了人人关爱军人、军属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该镇还通过印发《宣化镇群众整体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宣化镇“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涌现出了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宣化镇中心卫生院,全国“最美家庭”王亚菲家庭,全省劳动模范许三甲,“甘肃省技术能手”陈晓斐等先进典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全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现代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来源:高台县宣化镇
撰稿:张玉峰、杨怀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