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泉镇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纽带,以“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为目标,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和效能,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以需求为导向,打造阅读阵地
近日,走进黑泉镇九坝村农家书屋,只见书架倚墙而立,书籍摆放有序,书桌洁净如新,几个村民一边翻阅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一边侧身交流几句。忙时田间耕作,闲时书屋阅读,已成为村民们的日常。“以前种地靠天吃饭,庄稼活也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跟着学、比着做,现在村里有了书屋,让我们能掌握科学的种田知识,遇到啥问题自个儿也能对症下药。”九坝村辣椒种植大户葛培军笑着说道。
自从农家书屋建成以来,黑泉镇遵循农家书屋姓“农”这一宗旨,坚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服务农民”原则,采取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精准配置书籍,力求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让农家书屋更有“农”味。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有农家书屋13个,藏书总量近1.4万册,图书涵盖科技、文教、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质效
坚持一室多用、便利群众、开放共享原则,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文明实践”共建模式,利用世界读书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关爱留守儿童 走进农家书屋”“书香暖童心·爱心护苗伴成长”等阅读活动,确保广大群众“进得来、坐得住、读得进”,推动形成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生动局面。目前,遍布全镇各村的农家书屋,正在成为全民阅读的“便利店”、乡风文明的“加油站”、乡村振兴的“智慧屋”。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和村民愿意在闲暇时间走进农家书屋,而这已经成为我们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镇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杨玉玲说。
以服务为宗旨,丰富阅读体验
镇综合文化站的农家书屋内,时常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工作人员认真地整理书籍,并为前来阅读的群众提供帮助,让整个农家书屋显得有条不紊、温情满满。村民们纷纷感慨,农家书屋给自己带来了太多方便,已经成为大家伙儿的精神粮仓。
近年来,该镇着力提高农家书屋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持续规范农家书屋借阅管理、日常维护、图书更新、活动开展等各项制度,确保农家书屋运行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同时,配齐配强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高标准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使农家书屋成为综合性为民、爱民、亲民的文化阵地,促使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从“将就”向“讲究”转变。如今,农家书屋犹如文明之花开满各村,赢得广大群众的夸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