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镇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攻坚行动,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抓手,深化“123”模式,持续夯基础、固根本、强保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优化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
坚持一个主线,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为抓手,对照38项量化标准,精准开展争星、评星、定星工作,四星级党支部及以上达92.3%。建强村级班子,严把“选育管用”各环节,持续优化干部队伍,调整优化村“两委”3名,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和致富能手培养行动,23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现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格落实抓党建第一责任人,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聚焦两个重点,实现党建引领融合发展。聚焦民事直说,持续深化民事直说“1433”工作法,设立百姓“议事亭”“邻里议事小院”89个,细化网格办事流程,落实事项分类限时办理机制,通过“先一步”“快一拍”“暖一点”,精准快速响应群众诉求。聚焦多元共治,积极探索“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成立网格党小组66个,不断完善“镇党委+党支部+网格员+党员联系户”的党建网格体系,收集群众诉求12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个,使“小网格”支撑“大治理”,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系、和谐不出“格”。
突出三个导向,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突出目标导向,建立健全村干部常态化培养机制,加大分类培养力度,开展业务培训、“岗位大练兵”、党性实践等能力素质提升活动7场次,激励村干部互学互促。突出需求导向,以摸清需求、灵活多元、精准靶向为切入点,通过点单式设课、互动式学习、量化式考评推动党员干部以学促干。突出问题导向,健全目标考核、例会制度、督导检查、约谈提醒、述职评议“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健全年度重点任务、督查督办、阶段性重点工作“三张清单”,压实主体、联系、指导和督查“四方”责任,倒逼村干部履职尽责,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