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各镇动态

宣化镇:盘活庭院“方寸地” 打造增收“聚宝盆”

来源:宣化镇 作者:张玉峰、闫静蓉 发布时间:2024-12-06 09∶13
字体:【 打印

宣化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有序发展小庭院、小果园、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使农家庭院“方寸地”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初冬时节,走进朱家堡村村民王财全的家,远远就听见后院清脆的鸡鸣声和“嘎嘎嘎”的鹅叫声,一进院,浓浓的烟火味扑面而来,暖烘烘的客厅里,其乐融融,王财全年迈的父母和他的妻子正逗着小孙子玩乐,后院的圈棚里六七头黄牛悠闲地吃着草料,十几只绵羊惊恐地躲在墙角打量着唐突的生人。

“前几天,刚卖了4头牛犊,收入了2万多,每年出栏10来只羊羔,还能收入四五千,加上庄稼地里的收入,全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王财全说。他在后院搞养殖将近20年了,从来没有间断过,自繁黄牛从十多年前的一两头发展到现在的八九头,羊群保持在10只左右,每年春天抓上20多只小鸡和几只大鹅,加上自养的20多只鸽子,牛羊卖钱,鸡鹅自食,庭院经济红红火火。50亩耕地以经济作物为主,种点小麦够口粮,秸秆喂牛羊,粮渣养鸡鹅,种养两不误。王财全告诉笔者,鸡鸣狗叫娃娃吵,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他家四世同堂,大小七口人,当今,算是大家庭了,老人照管家,他们两口子苦庄稼,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杏儿黄到桃李香,园子里的花果就没间断过,今年,果树进入盛果期,小果园收入了1万多元。”台子寺村村民冯国喜说。随着年龄的增大,种地有点力不从心。早些年,门前的几棵杏树只够自家采摘,五年前,他在自家屋后的3亩地里栽上了杏树、桃树、李子、西梅、香梨等优质果苗,后院里养些鸡羊,小果园陆续挂果,不但让他尝到了甜头,也成了他和老伴日后养老的一道屏障。

近年来,宣化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后院“方寸地”上“牵牛鼻”“薅羊毛”,在新建、改建示范点建起独具特色的桃花街、杏树巷、梨树湾,“见缝插针”打造推窗见绿,开门赏花,伸手摘果,绿美相融鸡鸣狗叫的和美乡村。目前,全镇从事五小产业的家庭达825户,每年可增加收入67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