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有一位默默耕耘的非遗传承人,她叫徐志琴。自2012年起,她便与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的坚守与热爱,让她成为了县级非遗传承人,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镇级先进个人、“创业创新先锋”“脱贫攻坚巾帼带头人”等荣誉,她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在乡村大地上描绘出绚丽的非遗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2012年,高台县红色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向阳村开展的手工技能培训,悄然改变了徐志琴的人生轨迹。起初,抱着试试看心态参加培训的她,意外发现自己对刺绣、编织等传统手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通过不懈学习和努力,2019年,徐志琴依托向阳村妇联成立了向阳花手工制作工作室。至目前,已有15位同村妇女加入工作室,在徐志琴的悉心指导下,工作室的成员们从对手工制作一知半解,逐渐成长为技艺娴熟的能手。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里有4名成员来自残疾人家庭,她们用勤劳与坚韧书写着别样人生。“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没盼头,是徐姐手把手教我刺绣、编织技法,还帮我把作品变成了收入。现在我既能在家照顾家人,又能靠手艺挣钱,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一技之长,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来自残疾人家庭的钱凤玲感慨道。
徐志琴不仅专注于工作室的发展,更积极投身乡村非遗教育事业。多年来,她始终坚守教育一线,肩负非遗文化传播使命,每周五风雨无阻前往黑泉中心小学,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学习传统技艺。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灵巧的双手穿梭于彩线与珠串间,一颗颗非遗传承的种子,在乡村孩童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不仅如此,在省市县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中,也总能看到徐志琴的身影。她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团队成员,向人们展示着传统工艺的魅力,让大家对非遗工艺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徐志琴紧跟时代步伐,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在直播间里,她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各类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文化内涵,让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仿佛身临其境。通过直播,她不仅拓宽了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还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非遗的魅力,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徐志琴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她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乡村发展的推动者。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她将继续带领着向阳花手工制作工作室的成员们,创造出更多精美的手工艺品,让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