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家的屋顶漏雨问题已协调施工队进场维修,预计本周内完工”“安居小区居民反映的流浪狗的问题,已联系城管执法部门”……翻开城关镇网格员的民情走访记录本,一条条民生诉求、一项项解决进展清晰记录,字里行间透着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温度。
城关镇建立网格员遍访群众机制,以民情走访记录本为“民情台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民需,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灵敏、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小张,你来得正好,单元门那盏路灯又不亮了,晚上出门太不方便。”一大早,东苑社区网格员张淑玲就拿着民情走访记录本走进小区入户,刚到居民李建国家门口,老人就拉着她反映问题。张淑玲一边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路灯故障位置、影响范围”,一边安抚老人:“您放心,我马上联系物业和供电所,今天一定修好。”
这样的场景,是城关镇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该镇将全镇划分为6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网格员随身携带民情走访记录本,记录群众的急难愁盼。而遍访群众机制的推行,更让这份“记录”有了温度,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居民特别是重点群体定期走访、“敲门问候”,不仅记录诉求,更观察生活细节:“王婶家的窗户玻璃裂了”“留守儿童小明暑假最近没人管”……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成为精准服务的“导航图”。
前不久,新建南村社区网格员在遍访中发现,部分老年居民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线上缴纳医保。社区立即组织“志愿者服务队”,联合网格员上门手把手教学,同时在小区设立线下缴费点,3天内帮助200余名老人完成缴费。“以前总担心错过缴费时间,现在网格员上门帮着办,真是太贴心了。”居民刘奶奶笑着说。据统计,今年以来,城关镇通过民情走访记录问题300余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大妈,这是最新的反诈宣传手册,您平时接到陌生电话可别轻易转账。”在长征路社区,网格员正结合民情走访记录中“近期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向居民开展宣传。如今,民情走访记录不仅是问题台账,更成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的“直通车”——通过遍访收集的群众对政策的疑问,网格员及时反馈社区,再将解读内容融入下次走访;邻里间的小摩擦、小纠纷,也在网格员一次次上门调解中化解于萌芽。
从“被动接诉”到“主动问需”,城关镇以民情走访记录为载体,以遍访群众机制为抓手,让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我们把民情走访记录记实、把遍访脚步走实,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办不成的事。”这是城关镇网格员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的基层治理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今,行走在城关镇的大街小巷,网格员带着民情走访记录本穿梭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线。那一本本写满字迹的记录本,不仅记录着民生百态,更承载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在遍访的脚步中,织密了一张覆盖全域、温暖民心的“幸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