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各镇动态

【新时代文明实践】黑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光影之约”

来源:黑泉镇 作者:王仲楷 发布时间:2025-09-01 11∶48
字体:【 打印

纤云绕霄汉,鹊桥渡星河。七夕来临,高台县黑泉镇除了传统佳节的浪漫,更飘荡着岁月沉淀的温情。一场以镜头为笔、时光为墨的“银发爱情记录”,在镇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悄然展开,将金婚银婚夫妇的半世相守,定格成看得见的文明家风。

前期筹备里,黑泉镇工作人员循着烟火气走访,从晒着种子的院落到飘着饭香的堂屋,筛选出10对结婚满五十年的金婚夫妇、8对满二十五年的银婚夫妇。他们备好相机,搬来布景红墙,要为老人们补上一场迟到多年的“仪式感”。

镜头前,时光仿佛慢了下来。76岁的王银花老奶奶指尖轻轻拂领口,老伴杨希和自然地伸手帮她理好碎发,动作里是五十多年养成的默契,目光相对时的笑意,更藏着五十多年柴米油盐里的温柔。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老人们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紧握的双手间缠着岁月的暖。这些画面,没有刻意的摆拍,只有岁月熬煮出的真情。

拿到照片时,不少老人红了眼眶。常玉兰老人捧着拿到的照片,指腹反复摩挲着照片里老伴的脸:“当年结婚就一张黑白小照,现在这照片,把一辈子的念想都装下了。”工作人员还为每对夫妇附上卡片,写下他们的结婚年份与爱情箴言,这些卡片后来被贴在村里的展示区,成了最生动的“家风教材”。

围观的年轻人看在眼里,也把感动记在心里。“以前总觉得浪漫是鲜花和礼物,现在才懂,爷爷帮奶奶拨开白发、奶奶给爷爷盛饭时的自然,才是最真挚的爱。”青年志愿者谢聪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那些定格在照片里的相守,悄悄在年轻人心里种下“责任”与“包容”的种子,让文明家风以最温柔的方式传承。

这场七夕的“光影之约”,没有热闹的活动噱头,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让传统节日的内涵有了新的重量。当镜头对准白发与皱纹,定格的不仅是一张张照片,更是中华儿女刻在骨子里的忠贞与坚守,是流淌在寻常日子里的文明温度。下一步,黑泉镇将持续聚焦“我们的节日”主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节日既有“古韵味”,又有“文明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