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节,爱意渐浓。城关镇以“月末周五”大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传承传统文化、传递社区温情”为主题,统筹开展系列七夕活动,从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夫妻上门拍摄“银龄婚纱照”,到组织全龄段居民参与家风交流、趣味挑战与非遗体验,多元活动既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更让志愿服务暖流浸润社区每个角落。
公益拍摄进家门,镜头定格半世纪深情。“结婚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张像样的‘婚纱照’!”84岁的苗奶奶攥着老伴的手,望着镜头里头戴白纱、手捧鲜花的自己,眼角泛起幸福的泪光。为圆行动不便老年夫妻的浪漫心愿,城关镇提前摸排需求、精心筹备:红色金丝绒背景烘托喜庆氛围,手捧花与头纱点缀甜蜜,墙上张贴的红喜字更添七夕韵味,为银发伉俪打造专属“银婚纪念角”。
拍摄当日,志愿者携专业设备上门服务,快门声与欢笑声在居民家中交织。人民西路社区,79岁的向爷爷颤抖着为老伴整理头纱,动作里满是珍视;长征路社区,一对老夫妻复刻年轻时牵手漫步的姿势,皱纹里漾着岁月沉淀的笑意。志愿者耐心引导站位、反复调试角度,将老人们跨越半世纪的相濡以沫,定格成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活了大半辈子,从没收到过这么贴心的七夕礼物!这红背景衬得人精神,头纱一戴,我感觉自己都年轻了!” 捧着刚打印好的照片,一位奶奶的话语里满是感动。
社区活动显特色,老中青幼共赴七夕之约。除了暖心的上门服务,各社区围绕“传承文化、联结情感、涵养家风”等,开展覆盖老中青幼的多元活动,让七夕节“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
家风传承融入节日,文明理念扎根人心。人民西路社区、长征路社区以“七夕话家风・缘聚幸福里”为主题,邀请老夫妻分享婚姻故事,同步宣传文明婚俗理念,引导居民领悟“真心相待才是幸福根本”;人民东路社区组织金婚、银婚家庭与环卫工人围坐“睦邻微家”,交流家风故事、解答育儿困惑,更结合“漆扇非遗”体验,让居民在扇面题下“家和万事兴”,将和睦理念融入指尖创作。系列活动推动良好家风代际传递,更让“睦邻”共识深入社区肌理。
传统文化多点开花,非遗技艺尽显魅力。东苑社区为儿童开设“七夕小课堂”,通过牛郎织女传说讲解、“穿针乞巧” 习俗展示与经典诗词诵读,让孩子们读懂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医院西路社区开展“指尖生趣 巧手生花”手工培训,居民钩织花瓣、制作手工艺品,将“事事如意”“百年好合”的期许注入作品;滨河社区以麦秆画制作为载体,讲解麦秆画历史与七夕文化,居民亲手创作七夕主题作品,在指尖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浪漫。
分层互动温暖人心,社区氛围更加和睦。新建东村社区以“缘聚七夕・为爱向前冲”为主题,设计“心心相印”接力赛、攀岩挑战,通过夫妻协作强化信任与默契;新建南村社区联合婚恋机构开展青年联谊,“五毛一块”“抢凳子”等趣味游戏与才艺展示,帮助忙碌青年打破社交壁垒,在轻松氛围中寻觅生活“小美好”。活动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让社区氛围愈发温馨,居民归属感持续提升。
此次七夕大志愿服务活动,是城关镇深化志愿服务,提升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城关镇以“月末周五”为固定载体,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助老扶弱、政策宣讲等民生领域,持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让志愿力量渗透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到凝聚“人人当志愿者”的文明新风,志愿服务已成为城关镇心系群众、服务民生的重要桥梁。
“大志愿不仅是送服务,更是聚民心。”城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大志愿服务”模式,以志愿微光点亮银龄幸福、传递社区温情,为打造和谐宜居家园注入持久动能,让更多群众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