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高台:美丽城乡,让生活更宜居

来源:县委宣传部 作者:郭晓芸 田瑞峰 发布时间:2022-09-07 15∶38
字体:【 打印

出了连霍高速南华出口一路向北,就来到那个既依山又傍水、既有西北雄浑之美又兼具江南水乡风情的城市——高台。

漫步城乡,鳞次栉比的高楼间,鲜花绿荫夹道,生态游园、绿植景观遍布其间,黑河湿地公园犹如一块巨大翡翠镶嵌在城市中,呈现出“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独特魅力;彩虹田园绚丽如画,一座座农家新居白墙黛瓦、齐整敞亮,田野里机声隆隆、瓜果飘香,乡间路网纵横交错,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见花香,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这,不只是一个美好向往,如今在高台已变为现实。

近年来,高台县把建设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目标,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诗意田园

拔地而起的二层别墅新居,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不少村民买了崭新的汽车。“自打搬迁过来,村子一年一个样,当时一片荒滩,要啥没啥,现在气派漂亮的新房、崭新的学校、养殖长廊……应有尽有,变化太大了!”南华镇明水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治中感慨万千。明水村的变化,仅是高台县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走进南华镇南岔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广场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依三清渠而建的水车随水流缓缓旋转,广场花田里百花怒放,游客们畅游在花丛中,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陶醉。这里已成为县内外游客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高台县按照“整体谋划、逐步推进,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原则,突出镇村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有序推进村居风貌提升行动,配套实施“三联四保”政策,对全县有需求的农村房屋进行新建、改建和拆除复耕绿化。县里统筹资金对集中连片新建住房示范点的水电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协同推进特色产业、乡村旅游、通道经济发展,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样板”。2019年至2021年,全县累计向农户发放贷款3.76亿元,政府财政贴息3476万元,累计新建房屋3531户,改建房屋6810户,拆除空置房屋3123户,完成了全县46%的农房改造任务。先后培育打造东联村创新引领型、太安村产业带动型、元山子村通道经济型、红山村民俗传承型等各类乡村振兴示范点41个,改建连片50户以上居民点88个,创建清洁村庄135个,农村面貌整体改观。今年,全县继续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五年行动,以3个省市级示范镇、30个省市级示范村为重点,已落实新建房屋953户、开工575户,改建房屋1074户、开工771户,拆除空置房225户。同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相得益彰。

提升城市颜值建设彩虹家园

连日来,在县城东苑A区、东苑B区、祥和苑、新合作花园等小区施工现场,大型机械配合人工作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挖除旧地砖垫层、修砌自来水井、铺设新垫层及渗水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负责人赵诚告诉笔者,项目自6月份开工以来,在各方面通力合作下进展顺利,工程计划10月份完工。

据了解,东苑A区等居民小区已建成多年,由于缺乏维修保护,部分楼院存在路面破损、楼顶漏水、楼体涂料脱落、管道老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容市貌和居民正常生活。“这个项目,是政府为我们实实在在办的一件好事,将使我们的小区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张志刚说。

高台县近年来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城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高铁大道、高阿公路等一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推进,解放南北路、巷宣路等改拓建工程建成通车。启动实施城市水系连通工程和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工程,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水体景观、生态绿地,全面完成湿地公园续建和提升改造,持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生态城市”“水乡城市”特色不断彰显。大力推进“彩虹城市”建设,彩虹通道、彩虹街区、彩虹社区、彩虹体育场区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厚植生态底色共享生态乐园

秋日的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黑鹳、黄嘴白鹭、赤麻鸭等嬉戏于蓝天碧水间,时而悠然觅食,时而振翅疾飞,一幅悠然自得的画卷。游人携老扶幼、呼朋引伴,漫步于蜿蜒的彩虹栈道,或观光游玩,或拍照留影,好不惬意。

经过多年的建设,曾经的垃圾场,如今已变成高台居民健身休闲的城市“后花园”和游客观光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高台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生态家园。

按照“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发展战略,举全县之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扎实开展“四带一区”生态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沙化封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城乡美化绿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全县森林面积达84.1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标本兼治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优化调整黑河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功能区,被列为全省黑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尾菜处理利用率达8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