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台县围绕构建“一屏一带一廊一城”生态格局,紧盯“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目标任务,采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项举措,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努力构建生态良好、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生态安全系统。
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拓展森林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戈壁、沙滩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依托森林植被恢复、防沙治沙等林草生态项目合理布局国土绿化空间,科学选择适宜的绿化方式和乡土树种草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注重绿化质量,提升绿化效率。2023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1400亩(其中:人工造林3000亩;森林质量提升8400亩),完成义务植树70万株;在新坝镇完成退化草原修复15000亩,年内力争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个(西大村)、省级森林小镇1个(合黎镇)。
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保障森林健康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充分发挥三级林体系机制作用,聘用林地、草地、湿地各类管护人员627名,划分责任区域174个,设立林长公示牌174块,建成了林长公示牌管理系统和二维码“电子身份证”,下发了森林资源清单,实现林、草、湿、沙生态资源保护网格全覆盖,同时建立完善“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工作机制,确保一林、一草、一湿地都有林长和专人管护,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狠抓火源管控,组建兼职专业扑火队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各项措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并完成苗木产地检疫3868万株;依法严厉打击涉林(草)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培育优势产业,推动森林发展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然优势,突出发展优质梨、葡萄、枸杞、优质杂果等优势树种的特色林果产业,促进生态建设与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让群众在建设青山绿水中实现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了国道沿线酿酒葡萄和露地鲜食葡萄、南部绿色通道优质梨、城郊及黑河沿岸优质杂果、绿洲外围沙地枸杞四大特色林果产业基地,打造特色经济林9.33万亩,栽植林木种苗2500亩,肉苁蓉、枸杞等沙漠作物2.2万亩,全年产值达1.8亿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帮扶、 建点示范等方法,着重发展林下经济,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10.425万亩,实现林下经济效益4598万元
推动科技水平,助力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充分发挥治沙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黑枸杞、红枣、优质经济林等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建立荣升公司枸杞丰产栽培、东联村新品种梨丰产栽培、共裕公司经济林栽培、禹禾节水公司经济林提质增效、三桥湾梨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示范点5个,示范点试验推广新品种3个,新技术3项。加快科技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积极与涉林院校和科研单位联系,积极争取建立科技孵化与合作基地,开展林业科技联合攻关,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接受再教育,至目前,举办科技培训班8期,培训乡土林草技术人员2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