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要闻

牢记“兵之初” 建设家乡立新功

来源:高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殷小叶 发布时间:2023-08-04 09∶11
字体:【 打印

在高台这片红色沃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脱下军装,成了乡村振兴的骨干,群众亲切的叫他们“兵支书、兵委员”。

近年来,高台县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兵支书、兵委员”队伍建设作为强头雁、固堡垒、助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有52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9名模范带头人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用老兵情怀,显忠诚担当,展军人风采,营造了全社会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成为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铁脚板”蹚出产业致富新路

王文君,男,33岁,现任定安村村委会副主任,2002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曾担任军械员、文书、班长等职务,其间荣立三等功2次、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2010年12月退伍,2013年他回到家乡定安村发展,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他遭遇了种种困难,因为缺乏经验、设备紧张、资金短缺,当年非但没有收益还血本无归,但他没有灰心。他认真分析亏损原因,梳理总结经验,调整发展思路,从2014年开始,他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到2017年时,他种植的耕地已经达到120余亩,还购置了多台大型机械,当年实现收入30余万元。

作为一名有着8年军龄的优秀退役军人,在自己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15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召集村上种植大户成立了“高台县凯瑞农业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积极调整村产业结构,流转土地发展瓜菜制种、洋葱等经济作物,又积极对外拓展市场,形成订单农业,解决了乡亲们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看到周围乡亲增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他感到自豪。他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勤勤恳恳,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铁肩膀”挑起居住环境改善重担

葛兴军,男,55岁,现任合黎镇六二村党支部副书记。

退伍以来,他始终感恩党和部队的培养,坚守初心,扎根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大舞台中,在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中收获人生的快乐。2021年,合黎镇六二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作为“兵支书”的他,充分发扬优秀退役军人本色,与村“两委”班子一起争取项目、动员群众、整体规划,动员党员群众一起积极拆除旧舍。至目前,六二村共新建房屋72户,累计拆除旧宅92户,争取项目资金560万元,架设污水管网5.9公里,硬化道路3.3公里,架设路灯38盏,集中养殖小区1个。六二村村民纷纷感叹:现在手里有钱了,住的也好了,还有卫生间、小广场,我们和住在城里一样了。

“热心肠”办好排忧解难实事

现年36岁的肖阳,现任罗城镇天城村文书。

2011年12月,肖阳退伍,回到了他一直怀念着的家乡,2017年1月,天城村文书岗位空缺,作为退役军人的肖阳,主动请缨,担任了村上的文书。肖阳认为,作为一名年轻的退役军人,就应该牢记部队教诲,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担任村文书以来,他时刻践行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特别是对村上困难群众的情况,他牢记在心,村上群众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帮着申请临时救助,针对有些老年人不会准备资料的情况,他也总是主动帮忙,村上的老人们提起肖阳,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好娃子”。特别是2022年8月,无情的洪水席卷了天城村,好多房屋被冲毁,道路被冲断,面短灾难,肖阳无所畏惧,充分发挥一个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冲在前线,清理淤泥,统计受灾群众,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同时,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争取灾后重建项目,现如今,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敞的道路,肖阳和他的战友们通过努力,切实帮助受灾群众渡过了难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