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风劲,走进高台县北部滩,特有的风景便是成片的“大风车”。他们在百米高空与蓝天白云“并肩”,在风的沐浴下,白色叶片齐刷刷地转动,颇有“风生电来”的动感。听,“风”来了……
“风资”卓越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地势平坦,风光热资源富集,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开发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全年有效风速时数7358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84%,境内可供开发风光电的戈壁荒滩达2000多平方公里,风力发电潜能巨大,是一块“风电宝地”。近年来,高台县高度重视新能源项目建设,把风力发电作为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通过与国内知名风力发电企业合作,大力建设风力发电示范项目。
走进位于高台县北部滩的上海电气40万千瓦风力发电基地,64台风力发电机组正在源源不断地将电能汇聚到升压站里,然后输送到国家电网。“目前我们风电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是2400小时,预计每年可以发电8.2亿度。”上海电气立陇建泽风电场场长黄鑫说,作为省列重大项目,该项目年收益约3.2亿元,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4.9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和烟尘排放。
这些风机见证着风力发电项目在高台大地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该县共有上海电气北部滩40万千瓦风电、甘电投盐池滩10万千瓦风电2个项目并网发电。
“御风”而上
为了充分利用风力资源,高台县紧盯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抢抓能源转型发展机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打造全省重要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持续延链、补链,打造百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该县南华工业园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甘肃创腾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塔筒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环缝焊接。这里共设有6条塔筒生产线,年产能可达300套。上半年,公司生产了150套塔筒,眼下订单源源不断。“目前正在生产的有青海大柴旦项目40套风电塔筒,高台北部滩项目28套风电塔筒。”甘肃创腾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天军兴奋地说。
高台县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发展格局,深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按照大型化、基地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在建项目按期建成,待建项目早日开工,装备制造业项目强链延链,为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风”强劲
风能资源给了高台偏爱,高台也将其转化为“绿电”回赠社会。
高台县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大做新能源“文章”,高起点规划建设了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北部滩风光互补产业园及光伏治沙产业园三大风光电基地,总规划装机容量3050万千瓦。引入上海电气、中船风电、浙江正泰等头部企业,已建成61.7万千瓦光伏发电和5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建风电项目40万千瓦,取得批复的待建“沙戈荒”风光电大基地项目95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1101.7万千瓦。
结合新能源资源优势,按照“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高台县不断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产业系统化发展,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建链,配套建设了风机塔筒、叶片、储能、混凝土塔架、PCS逆变器、风机主控系统等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在罗城滩、在盐池滩……风的吟唱,如一支悠扬的歌、一声清脆的报晓,划破宁静的天空,奔向希望的田野……那些高高矗立的风电机组,承载着高台县对新能源的渴盼,也将以“绿电”助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