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高台县旅游市场再次升温,在带来一系列新业态、新消费的同时,旅游业态不断完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高台县立足本地实际,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资源产业化水平,致力于在旅游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迎接周边城市游客。同时,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吸引并留住本地游客。据统计,“十一”小长假,高台县接待游客31.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4亿元。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十一”假期,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和体验性需求,高台县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触目皆琳琅--甘肃古代玉器特展”在博物馆开展,“花漾金秋锦绣年华”服装秀带游客共赴一场美轮美奂的国风盛宴,“礼赞金秋”歌曲联唱和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为伟大祖国送上美好祝福,“长城两边是故乡”摄影图片展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长城资源的雄浑壮美,沙漠寻宝、沙滩排球、“穿越胡杨林”健步走带领游客探寻沙漠秘境,解锁户外新技能。今年以来,高台县累计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281场次,其中,重点文化活动42场次,文化进基层活动35场次,体育赛事活动14场次,以活动赋能旅游,赋予旅游发展新魅力。
旅游业态日益丰富
依托骆驼城遗址、汉明长城高台段两个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创建骆驼城遗址、高台胡杨林3A级景区。胡杨林景区先后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木栈道、旅游厕所、游客休闲廊道、特色纪念品售卖木屋等基础设施,并设置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景点介绍牌、分项导示牌、安全警示牌等旅游标识标牌,形成了九头胡杨、长城遗迹、野猪林、胡杨林、军事拓展体验等游览景点,同时提供沙滩滑板、仿真动物打卡、骆驼骑行体验、九头胡杨祈福、名优小吃品尝等文旅产品,持续满足游客吃、行、游、购、娱等需求,中秋、“十一”黄金周期间高台胡杨林景区旅游人数飙升,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为景区成功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品牌持续打响
第六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西北师范大学圆满落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申报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喜获银奖。在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件件先烈遗物、一个个红色故事,为游客再现了红西路军将士雄浑悲壮的革命历史,传承发扬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近年来,高台县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干部学院“双轮驱动”,红色记忆博物馆、西路军主题公园等为辐射带动的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纪念馆入列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高台干部学院列入全国7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高台县解放街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工农红军高台董振堂红军小学入列甘肃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名单,为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红色文化名城注入新动能。
供给体系不断完善
假日期间,周边乡村游成为了游客“热宠”,水果采摘、农事体验、民宿打卡,好不热闹。今年以来,高台县重点打造宣化镇弱水蒹葭文旅融合示范园、羊蹄沟度假村、张家墩、天月农庄等乡村旅游点,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文旅供给体系,新设图书馆、红西路军纪念馆文创超市2个;全面启动汉唐文化街、湿地广场等夜市经济活动,形成以文艺演出、特色美食、小商品和旅游文化产品零售为一体的特色夜市街区;加大文化旅游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了祁连葡萄酒业、合黎仰光辣椒、乡里娃晒醋等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甘肃天宇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甘肃九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全县文化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56家。先后开发了红色旅游产品系列、文物复制纪念品系列、地方土特产系列、以民间工艺品系列等多种类型的文创产品118种,全县文旅产业链条日益完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聚集效应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