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八部门发布2023年甘肃省乡村工匠和名师共计390人。其中,高台县张爱国、陈志、姚艳玲、寇玉霞4名文化传承人名列其中,为高台县文化人才建设锦上添花!
近年来,高台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 文化强县”目标,注重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有机结合,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育人才,培养乡村文旅事业的带头人。实施“阳光工程”城乡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全年新注册文化志愿者200人。依托文联、文化馆、图书馆、文艺团体等人才优势,通过对口帮扶、设立联系点等形式,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中心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年内培训800人次。加大发现和培养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力度,累计评定职称420人。积极开展基层文化支持计划,聘任志愿者4人开展文化服务活动86场次。培育乐善忠义班秦声文化传媒中心、爱华艺术团等民间文化团体近150支,常年开展健身、表演、培训等文化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重投入,建设发挥人才作用的阵地。坚持城乡均衡发展,一体化推进,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延伸,2023年投资120万新建上庄村、小寺村、新开村、罗城村4个乡村文化广场。在各镇和村(社区)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了文体广场并配备活动器材、儿童康乐设施,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建设高标准的示范性文化站9个,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6个,形成农村“30分钟文化圈”,“县、镇、村”三级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更趋完善。
下基层,搭建服务群众的桥梁。切实推进“十业百社万才”计划,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建文化旅游产业专家服务团,建立服务联系点5个,制作发放服务联系卡600张,下基层开展服务活动12场次,受益群众215人。通过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地将实用技术、文旅市场信息直接传授到最基层,解决了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文化旅游产业带头人的科技水平和带动能力,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树典范,激发文化传承的活力。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模范带头作用,申报重点人才项目4个、文化名家工作室1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人才示范点2个、培训示范基地3个。推荐上报青年创新团队3个、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1人、市管拔尖人才4人、县管拔尖人才8人,省级乡村工匠4名。通过技能比拼、宣传展示等方式力争培育出引领高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导游人才”“手工艺制作人才”等行业人才队伍,扩大乡村人才中文化旅游人才占比。同时,建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乡村人才培养孵化基地,搭建平台促进乡村文化人才互学互鉴、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