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突出“融”的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形成了深厚的共同性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经济领航绘就“共同繁荣发展”新画卷
高台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发展互补共生、相互依存。
“工业强县”推动利益共融。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8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新增规上企业4户。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优化服务质效,强化统筹调度,铆足干劲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前9个月,开复工各类项目109项,争取到位各类资金3.02亿元。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县累计签约入库省外投资项目61项,总投资56.9亿元,落实省外到位资金57.71亿元,同比增长28.95%。
“产业富民”推动成果共享。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产业集群,把制种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优化种质资源配置,加大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全县农作物制种面积达19.64万亩,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15.53亿元,形成以玉米制种为主导,蔬菜、瓜类、花卉等为支撑的“1+3+N”的种子产业体系。
“产城联动”推动共生交融。坚持“南扩、北跨、西连、东控、中优”建设原则,持续深化拓展“一城两轴两区”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供气、垃圾治理、污水治理、集镇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一体化建设,投资5.79亿元谋划实施市政道路、新能源充电、智慧排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22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八改”工程,加快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新改建房屋1000户以上,改建农村户厕800户,改造村组道路16公里、供水管网102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4个,打造省市级“和美乡村”4个,让各族群众在人居环境改善中交融互嵌、共居共业。
文化引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高地
高台县把繁荣文化作为维系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纽带,营造开放、包容、接纳的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乐善秦腔、高台民间故事、高台麦秆画、高台老席等项目完成省级名录申报专题片录制,魏晋彩绘画描摹、泥塑、编织、葫芦烙画4个项目完成市级非遗项目申报。累计开展戏剧脸谱绘制、剪纸、麦秆画等非遗研学体验活动35场次,举办秦腔展演、高台民歌、宝卷念唱等非遗项目展演活动27场次,组织非遗进校园共计45场次,引导各族群众持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用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挖掘整理革命烈士事迹,精心打造的红色微党课、红色故事会及主题流动展览,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开展主题宣讲、重温峥嵘岁月,激励全县各族人民感悟信仰力量、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团结一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自我革命的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县各族群众“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坚定。
立足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先后组织了春节联欢晚会、社火汇演、大湖湾文化旅游嘉年华、胡杨节等重大文化活动17场次,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文艺演出、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三下乡”暨“快乐老乡”、传统文化进校园、“村BA”开幕会文艺演出、“红色轻骑兵”等志愿服务44场次,推动各民族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旅游促进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新实践
高台县创新用好红西路军纪念馆、月牙湖、大湖湾3个4A级景区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促“三交”。
“大交通”助力各民族交往“零距离”。以“红色高台”为名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6亿元,实施红西路军纪念馆出口道路一、二期改建工程11.29公里;投资3.21亿元,完成了月牙湖景区出口道路7.9公里、县城至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道路7.7公里,实现了从国省干线快速直达景区的目标。实施G213线元山子至白庄子段升级改造项目16.38公里,投资1.1亿元新建G30连霍高速高台元山子出入口1个,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高效便捷联通,为各民族交往提供交通便利。
“大建设”推动各民族交流“全覆盖”。结合县内红色资源禀赋和旅游业发展现状,把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纳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干部学院“双轮驱动”,红色记忆博物馆、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等为辐射带动的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各民族交流更加深入广泛。
“新业态”助推各民族交融“无遗漏”。着力构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遗址、遗迹、生态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为基点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为核心,打造张家墩、上庄村“若水蒹葭”、天月农庄等一批“景区+乡村”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月牙湖民俗博物馆、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殷家桥村乡村记忆博物馆等一批特色非遗体验、民俗文化特色体验场馆,推动各民族深度交融。
依法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高台县聚焦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目标,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抓好平安创建“谋幸福”。以平安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四下基层”下访接访等活动,切实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目前全县平安村(社区)创建率达100%,各民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夯实治理基础“铸和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新途径,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县、镇、村、社四级调解网格体系,建成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71个,有调解人员1387人,为建设平安高台、法治高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发挥说事拉“李”等特色调解室作用,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