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祁连山下,滔滔黑河之畔,一座镌刻着红色基因与自然灵秀的丝路古城正焕发新姿。近年来,高台县以“红色引领、生态筑基、产业赋能、全域联动”为发展主线,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激活绿色生态优势,聚力项目建设、品牌打造与业态创新,走出了一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5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4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项目筑基强筋骨 打造文旅发展“硬支撑”
高台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为突破口,构建起“红色研学+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三位一体的文旅产业格局。红色地标提档升级。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提升,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史教育基地、全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入列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张掖市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甘肃高台干部学院)建成投入运营,跻身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建设项目获国家文物局审批,西路军主题公园建成使用。解放街小学被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董振堂红军小学入列第二批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生态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整合盘活湿地、水面、沙漠、遗迹等旅游资源,培育九头胡杨林景区,“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年均10万人次以上,成为人气和活力的旅游打卡地。依托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月牙湖公园、大湖湾风景区等生态景观带,先后实施大湖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月牙湖彩虹体育场、智慧景区管理系统、骆驼城遗址保护利用、智慧图书馆建设等项目,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打造华梦园小泉丹霞旅游景区、天月生态农庄、羊蹄沟度假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南岔、东联等5个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五三村、西大2个村被评定为市级专业旅游村,上庄“弱水蒹葭”、张家墩“稻香渔村”等勾勒出一道别样的乡村振兴风景线。
二、红色基因铸魂脉 激活全域旅游“主引擎”
作为红西路军精神的重要发源地,高台县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构建“红色+”全域旅游体系,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文旅品牌“亮”起来。红色教育矩阵成形。运用“引进来学、走出去讲”的宣教模式,多层次、多领域开展红色教育宣教活动,综合运用现场式教学、故事会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打造“红色高台、初心忆站”红色教育品牌活动,精心设计“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接待来自国家部委、省直机关和兄弟市州、县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活动3200多批次,累计接待省内外党员干部4.3万人次。提升和规范运营“红星闪闪·耀我前行”“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记忆 共筑红军精神”等一批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吸引青少年学生开展主题研学活动200余场(次)2.6万余人(次)。红色线路联动发展。对内打造以红西路军纪念馆、红色记忆博物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为核心,带动湿地生态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线路6条。对外着力延伸红色旅游链条,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红色旅游景点的深度合作,联合推出了以“踏寻总书记足迹”“播撒红色火种,从南梁到高台”和“高举红色旗帜、弘扬西路军精神”等串联高台的全省范围内红色精品线路4条,推动形成大旅游格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大漠紫光三万亩黑色食品产业园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红色旅游发展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成甘肃省唯一上榜案例。红色精品破圈出彩。挖掘创作《祁连传奇》《雪域红歌》《红军情》等一系列红色主题小说,编印《深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等书籍,创作完成《雪域红歌》《放飞吧高台》等一批红色文艺作品和红色歌曲,拍摄电视剧《英雄的旗帜》,电影《九天八夜》拍摄加快推进。话剧《血色高台》在省内各高校开展巡演。近三年,红色旅游人数年均过百万。
三、多维宣传拓市场 擦亮文旅品牌“金名片”
高台县创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营销模式,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让“红色高台·生态家园”品牌声名远播。新媒体营销引爆流量。整合各宣传资源,通过文旅云平台、微信、抖音等媒体开展宣传营销,累计宣传推广175万人次。整合宣传资源,在《中国旅游报》投放专题版面宣传,在兰州西站、天水南站电子屏投放宣传推介广告,在微信朋友圈第5条发布高台文旅资源推介信息,连线甘肃广播电视台都市调频栏目,全面、立体推广高台旅游,推介路线产品。节庆活动聚势赋能。依托春韵之声、湿地之夏、金秋胡杨、冬日冰雪自然禀赋,大力举办社火汇演、大湖湾文化旅游艺术节、高雅艺术音乐节、农民丰收节、全国社区运动会(甘肃赛区)跳绳比赛、金秋胡杨文化艺术活动等文化旅游体育活动900多场次。连续十五年举办大湖湾文化旅游艺术节,端午龙舟赛三次被央视直播,网上点击量累计突破1.5亿,大湖湾文化旅游艺术节成为全市十大品牌旅游节会。精准推介拓展客源。开展游客流量分析和手机短信推送大数据业务,推出高台文旅视频彩铃,累计向进入和路过高台的外地游客推送手机短信253.85万条,开通高台文旅视频彩铃4374户,推送“中国旅游日”宣传信息30万条。组建文旅推介专班,赴广州、重庆等20个重点城市开展“路演+推介+展销”三联动营销,在海南呀诺达、武威八步沙等景区开展景区互播宣传15次。
四、业态创新增活力 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
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升级,高台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文旅产品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变。非遗活化见成效。建成非遗展馆6个,传习所10个,打造非遗研学基地10处,开发麦秆画、泥塑、陶艺等非遗体验课程,打造“非遗+研学”“非遗+探险”融合业态。乐善秦腔、高台老席等11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夜间经济显魅力。大力培育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市等消费新型业态,建成千禧、汉唐、水之印夜市3处,组织开展“夏日乐购美食节”“寻味大美高台·点燃夜间经济”系列活动,打造地方美食、非遗文化、赏景娱乐等不同消费主题场景,“夜间经济”加速发展。产品打造拓新局。加强旅游区域合作,设计推出“红色高台励志游”“魅力乡村体验游”等旅游线路20条。开发了以红色文化T恤、子弹头U盘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系列,以画像砖复制品、骆驼城古遗址纪念金盘、状元马等为代表的文物复制纪念品系列,以合黎辣椒、乡里娃晒醋等为代表的地方土特产系列,以彩岩画、麦秆画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系列等多种类型的文创产品157种。相继评选推出“高台十六鲜”特色美食、高台“十大文创产品”,《集市里的中国》《祁连山·我的国家公园》《舌尖上的乡村》等栏目组拍摄推广高台美食和非遗项目,催生了旅游消费的新业态新热点。
从红色热土到生态福地,从历史名城到文旅新城,高台县正以昂扬之姿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时代答卷。站在新的起点,高台将持续放大“红绿交融”优势,深化全域旅游创建,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硬支撑”,奋力谱写“红色高台 生态家园”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