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台县民政局聚焦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群体救助需求,通过健全联动机制、盘活存量资源、细化物资保障、建强基层队伍、创新服务模式“五个起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服务体系。
健全联动机制,让救助合力“聚起来”。通过高位推动形成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19个部门参与的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救助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明确各部门在街面巡查、医疗救治等环节的职责,让“谁来做、怎么做”有章可循。建立“街面救助应急响应巡查机制”,联合公安、城管开展常态化巡查,特殊天气加密频次。近年来累计开展跨部门巡查10余次,解决身份甄别、医疗救治等难题6件,实现“发现—响应—处置”全流程闭环。
盘活存量资源,让救助阵地“用起来”。坚持“优化整合”思路,将县养老中心、各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互助幸福院等场所转化为临时救助点,完成规范化建设。今年7月份,全县9个镇级临时救助点、145个村(居)设引导点,已全面启动运行。同时,在全县10处福彩站点设置救助标识牌,构建起“15分钟救助圈”,让救助服务触手可及。
细化物资保障,让受助群众“暖起来”。为每个镇救助点制定“物资清单”,筑牢基本生活保障线。日常储备5套被褥、10件分男女款和尺码的应急衣物;食品柜常年备有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每季度更新确保新鲜;配备急救包、手电筒、雨伞等实用物品,应对突发情况。截至目前,全县救助点已累计服务8名临时遇困群众,包括3名流浪乞讨人员、1名因天气滞留的路人等,切实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建强基层队伍,让救助服务“跑起来”。发挥基层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组建扎根一线的救助队伍。各镇儿童督导员兼任救助点负责人,负责物资管理、信息上报;145名村(居)儿童主任担任引导员,每日巡查、每月上报情况,形成“网格化+微信群”快速响应平台。联合张掖市民政局开展业务培训,覆盖190余名工作人员,通过“理论+实操”提升能力——乡镇救助点侧重流程规范和应急处置,村级引导点强化引导技巧,培训后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创新服务模式,让救助网络“转起来”。凝聚社会合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组建“党员+社工+志愿者”巡查队伍3支,动员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担任“社会瞭望员”,近年来接收社会线索20余条,救助6人。依托县融媒体中心、“高台县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宣传政策和温情故事,发放资料2万余份,线上案例点击量超3万人次,群众知晓率提升40%,爱心参与率达85%。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台账》《返乡人员台账》,对13名易走失人员、8名返乡人员开展季度走访,协助落实低保等政策,形成“预防—干预—巩固”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