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高台县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分析

高台县统计局2019年07月23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1”号文件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834.4元,同比增长9%。

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收情况

1.工资性收入增速稳中有升。以拓宽就业渠道为突破,加快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率逐渐增加。主要原因:一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各乡镇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创造就业条件,稳定农民工外出就业模式大幅提高,致使上半年实现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达2.94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3.12亿元,同比增长0.34%、6.5%,其中:短期工110元/天,比上年增加20元,同比增长11%;二是抓好农民就地务工增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不断完善,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增加,使就地务工收入迅速增长,农民工资收入显著提高。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42.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8.22元,增长7.98%。

2.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基地逐步壮大。我县部分乡镇农业设施配备齐全,使基地种植销售稳步增加。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绿色发展为取向,推动各镇蔬菜产业高产高效发展,促进蔬菜价格稳中有增。上半年种植蔬菜11.93万,同比增加3.26万亩,增长37.58%,蔬菜产量10.55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增长7.26%。西葫芦、辣椒、番茄收购价达到3.5元、6元、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增幅30%左右,价格增幅明显;二是大力发展制种产业。截至目前,审核准入制种企业55家,落实制种14.47万亩,其中:玉米制种6.94万亩、瓜菜及其他制种6.4万亩、中药材2万亩、特色产业马铃薯0.64万亩,制种产业面积的逐步扩大,致使制种形势平稳向好。

3.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抓好夏季动物防疫、非洲猪瘟防控,推动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上半年,全县牲畜饲养量 137.93万头(只),其中猪饲养量达21.05万头,牛饲养量达7.86万头,羊饲养量达45.06万只,鸡饲养量达63.9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61%、1.23%、7.23%、7.15%,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带动了畜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4.支农政策成效显著,转移净收入增速较快。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以及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进一步扩大,使农民转移性收入逐年提高。主要原因:一是离退休和养老金政策补贴的逐步落实,使农村居民转移性净收入略有增加。二是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惠农补贴项目不断增多,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2.53%,其中:农民享受耕地地力保护3703万元,退耕还林草2015.6万元,草原奖补973万元,农机购置1000万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使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呈增长态势。

5.财产性净收入稳定增长,发展潜力较大。农村居民财产性净收入空间提升,大力提高了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一是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和利息分红收入,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二是由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比例和流转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的增长,带动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二、 存在的问题

1.物价的快速上涨,使农民消费动力不足。一是由于农忙季节的影响,农民消费有所收窄,致使农村居民消费购买力显著下降;二是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使农民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压力加大,显然农民不茫然追踪消费,导致本季支出呈下降趋势。

2.农村劳动力就业矛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二是就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和务工收入,而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益较低,以体力为主的务工收入不高,务工人员就业不稳定,闲散人员多,就业、创业难度大,导致农民增收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拉动温室蔬菜产业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立足于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做大做强以巷道蔬菜批发市场和早集市为重点的县级中心市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配套启动南华、宣化、新坝、罗城、黑泉等农贸市场,支持发展特色菜、优质果、畜产品等专业市场。进一步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和管理,完善服务设施,形成以县级市场为中心,乡村市场为依托,专业市场为补充的三级市场体系。二是着力拓展销售渠道。在继续稳固和扩大香港、新疆、青海等地销售市场的同时,加强对国内其他省市蔬菜市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建立销售网点,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走以销促产的路子,使温室农业发展成为“订单农业”,通过市场拉动,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温室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突出规模养殖,推动草畜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及县上出台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发挥好政策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以专业养殖村社为基础,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牛、羊、猪、鸡养殖大户,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实现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

3.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当前农村从业人员在就业时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政府对培训经费实行一定的贴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本领,是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