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台县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力量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现将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势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部分农业生产在疫情短期内有一定的冲击,但随着“菜篮子” 产品市场供应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农畜产品流通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县农业生产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2.72%。
(一)蔬菜生产长势良好。我县秋冬播面积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疫情防控期间,全县加大农产品生产供给,适时进行扩种补种,加强农业田间管理,持续增加全县蔬菜生产面积和供应量。一是面积有所增加。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2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2.41%。二是产量有所提升。由于冬春季雨雪偏少、平均气温略有偏高,暖冬特征明显,总体利于设施蔬菜的生长和增产,全县设施蔬菜总产量2.13万吨,较去年增长5.42%。三是价格普遍上涨。受春节消费拉动和疫情防控影响,短期内虽出现农产品运输不畅,但中后期市场开放、消费强劲,全县西葫芦、茄子、韭菜、黄瓜等主要蔬菜供不应求,蔬菜价格普遍上涨25%左右,达到并超出往年水平。
(二)畜牧业生产平稳。一季度以来,全县畜牧业生产狠抓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落实,努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的不利影响,增加投入,保障市场供应,全县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好的增长。一是养殖量增加。2020年县委一号文件扶持草畜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养殖场(户)抓住市场行情好转的有利时机,补栏积极。截止一季度,全县牛、羊、猪、禽存栏量分别达到8.2万头、25.46万只、11.05万头、28.94万只;出栏分别达到0.59万头、9.04万只、2.72万头、22.67万只,同比增长7.71%、1.65%、-9.46%、-6.34%。二是市场价格上涨。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居高不下,部分家庭饮食结构把以猪肉消费为主改为其他可替代的畜禽肉蛋产品消费,导致牛、羊、禽肉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1.87%、12.35%、8.24%。特别是牛、羊肉价格70元/公斤,创近年来新高。肉牛、肉羊、生猪出栏价格较去年分别增长3000元、150元、2000元左右,农户畜禽养殖收入增速明显。
(三)春耕备耕进展顺利。一是农资供应情况良好。今年来,我县积极安排部署春耕备耕工作,加大春耕物资调运,全县共储备小麦种子70万公斤、玉米种子2万公斤、化肥1.03万吨、各类良种72.9万公斤、农膜460吨,共拉运农家肥19.6万亩,拉沙5.5万亩,耙耱镇压耕地7万亩,指导培育蔬菜苗760万株。二是春播生产有序开展。春耕时节,我县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为加快春耕进度提供有力保障。全县各类农机拥有量跃升至4万多台(套),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55 家,推动了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至目前,已有近2万台(套)农机投入春耕生产,机械化耕作率达到了90%以上。三是农资价格下降。农资市场尿素、二铵价格较去年每吨下降150元降幅达3.3%。推行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制度,已兑付新膜250吨,节约农膜成本支出260万元。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全县重点加大高原夏菜、辣椒、马铃薯、玉米制种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的落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牢产业基础。特别在玉米制种方面,通过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和制种大县奖补项目的实施,玉米制种基地亩产值达2300-2550元,较去年亩均上浮225元,带动全县1.02万农户增收2700万元。
二、疫情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虽然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蔬菜销售初期略有影响。受疫情影响,我县城区三处集中农贸市场因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严控市场开放时长,其中汉唐文化街早市停止运营,致使城郊自己销售蔬菜的农户销售渠道受阻,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由于外地蔬菜收购商减少,疫情期间运输不便,部分农户的蔬菜不能及时被收购,订单销售受影响。
(二)生猪产能有所下降。受去年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产能明显下降,供求不平衡,市场行情难以把握,虽然近期猪肉价格高位运行,但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不确定性导致补栏的积极性不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疫情,部分养殖场在疫情期间由于饲料及运输受到较大影响,整体不利于生猪的生产。
(三)疫情影响禽产业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季节性H7N9流感防控影响,疫情期间,全县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和烫鸡店,活禽交易、运输和销售受阻,目前畜产品虽流通正常,但县内活禽产品消费受限,活禽难以上市流通,极大地影响了禽产业发展。
(四)农业开工建设项目减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县内外开工建设项目少、农民外出务工少,加之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不高,农户持续快速增收难度持续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抓好农产品销售。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联系引进客商、鼓励引导经销组织与农户、基地加快建立稳定的农畜产品供销关系,加大农产品外销力度,确保各种农产品产的下、卖得出。进一步加快已开工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设施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农产品储藏运输链条,打好生产与销售的时间差,确保农产品卖出好价格。
二是抓好畜禽补栏扩量。加快以牛羊为主的基础母畜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引导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不断提高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同时全面抓好规模养殖场区补栏扩量、品种改良、畜禽防疫、秸秆饲料化工作,盘活渠口生猪养殖园,进一步扩大养殖数量和效益。
三是抓好农业项目建设。立足生态和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制种大县奖补、高标准农田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强镇、茂雄蔬菜基地、“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等一批投资大、利长远的项目落地高台,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是抓好农业生产田间管理。继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的培训教育和推广应用力度,指导农民抓好蔬菜、制种、特色林果业、食用菌等产业田间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和质量。密切监视旱情,及时掌握天气动态,抓好灌溉设施修缮配套,确保农作物有效灌溉,减小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是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按照上级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一号文件精神,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养殖场区建设等工作。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草原奖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