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气象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联动,全面提升暴雨、强对流等天气防范应对能力,现就进一步细化预警预报、强化响应联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健全“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气象服务
气象局要按照“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市州,提前6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县,提前3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镇”的要求,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提高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延长预见期,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县气象局要制作气象短临预报服务产品,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不断提升基层临灾预报水平。短临预报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按规定流程和范围发送相关责任人。
二、全面强化预警“叫应”“叫醒”
(一)气象部门“叫应”
县气象局发布“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信息时,应立即开展同级“叫应”,制定“叫应”细则,第一时间开展同级“叫应”。气象局通过邮件、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分别“叫应”县委县政府总值班室、县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办公室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自然资源、水务、文旅、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住建、教育等防汛重点部门,协同县气象局做好精细化预警预报及“叫应叫醒”工作。夜间高风险地区有6小时、3小时、短临强降水预报和暴雨预警预报的,县气象局必须通过电话方式通知“叫应”确保“叫醒”。
(二)灾害链预警“叫应”
县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接到气象局发布“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后,负责研判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风险影响,提前“叫应”“叫醒”风险影响区各类责任人。
(三)行业部门“叫应”
指挥部成员单位接到气象局发布“1236”精细化预警预报后,负责面向各自行业部门防汛责任人的“叫应”“叫醒”。
(四)镇政府“叫应”
县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接到“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信息后,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电话“叫应”受暴雨影响区域的镇级防汛抗洪工作责任人,村(社区)主要防汛责任人以及山洪灾害“四级包抓”责任人。
村(社区)等相关防汛责任人收到“1263”精细化预警预报信息后,立即叫应村组、厂矿、园区、临水临沟农家乐、涉水景区、在建工地等防汛责任人、“四级包抓”责任人、企业责任人、灾害信息员等,确保“叫应”“叫醒”。当收到6小时、3小时预报、短临预报和暴雨、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高级别预警信息后,按要求采取敲锣、吹哨、手摇报警器、敲门入户等方式通知受威胁群众,迅速组织群众提前转移避险。
三、加强“1263”应急响应处置
(一)接到12小时强降水(大于30毫米,下同)预报预警的情况,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研判降雨情况,结合各自实际,划定防范重点区。
2.加强预警调度,督促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个镇、每一个村社、每一户群众,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无死角。
3.组织人员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等相关领域和水库、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山洪沟口、切坡建房点、老旧房屋、山区工地、低洼地带居民集中区等重要风险部位进行排查巡查。
4.通知危险区域群众,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和预警信息,做好转移避险准备。
(二)接到6小时强降水预报预警,在已采取应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组织包镇包村干部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的独居老人、伤残人员、留守儿童、行动不便人员等特殊群体。
2.综合研判风险,向重点区域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设备。
3.采取停工、停学、停业、停运和暂停户外活动等必要措施,管控人员户外活动范围。
4.加强涉河、涉沟生产经营活动监管,暂停采砂、采石、施工、养殖和休闲旅游等涉河、涉沟生产经营活动。
5.加强巡查防守,重点部位落实专人值守。
6.做好已转移人员安置工作,严防回撤回流。
(三)接到3小时强降水预报预警的镇,在已采取应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镇级党政主要领导坐镇指挥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四级包抓”责任人下沉一线督促指导开展防御应对工作,各级防汛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履行职责。
2.按照“四个一律”(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发现重大险情征兆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特别是当夜晚发生以上情形时,一律连夜进行转移避险)和“应转尽转”要求,坚决果断提前转移危险区人员。
3.强化临灾监测预警,镇村工作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巡查检查,利用现代通讯与传统方式结合的方法,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通知到危险区群众和相关单位,果断组织群众紧急转移避险。
四、完善“1263”应急响应相关措施
(一)强化“三单”运行机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根据“1263”气象精细化预警预报、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形势,及时下发提示单、预警单、指令单。以“三单”为手段,实现风险识别提示、确认预警、指令管控、闭环反馈全流程掌控。
提示单:根据洪涝灾害趋势及可能影响情况,县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文广局等部门组织分析本领域风险,下发部门提示单并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反馈,县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视情下发工作提示单,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管控措施。
预警单:县气象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根据专业监测预报,经分析研判及时发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专业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等级,落实行业叫应叫醒,第一时间“叫应”党政领导、部门领导和基层责任人。
指令单:针对重点风险问题,重大决策事项,县应急局、气象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教育局、文广旅游局等部门细化量化风险清单,视情下发指令单,限期反馈至县汛指办,确保闭环。
(二)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各镇要以山洪灾害“四级包抓”责任人、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基层灾害信息员为骨干,建立完善基层防汛应急“网格化”体系,明确网格点责任人“叫应”“叫醒”、警戒劝返、特殊人员帮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等工作职责,规范基层一线防汛责任人响应行动。
(三)优化调度指挥流程。要严格按照“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3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要求,进一步优化指挥调度流程,明确落实调度对象、调度内容及工作安排。
(四)细化实化转移方案。各镇、村(社区)要制定完善镇村两级人员提前转移方案,明确转移避险责任、转移对象、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生活保障等具体事项,同时,制定简洁明了、务实管用的紧急转移避险“明白卡”“紧急疏散路线图”,提高临灾转移避险效率。
(五)加强信息报送。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规范报送形式,明确报送要求,确保强降雨落区重点镇村(社区)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和抢险避险动态及时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抢险救援争取足够响应时间。
高汛指办发〔2025〕5号 高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气象预警预报强化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通知(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