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
为了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提升小麦种植效益,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示范带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巩固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确保粮食供给安全,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财发〔2022〕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稳产高产、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重点区域和优势作物,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集成共性技术模式,提升高产攻关水平,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引领生产方式转变,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高产增产,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全环节”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引领的“四全”创建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小麦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小麦生产基地,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规模目标。打造20个千亩方和3个万亩片,辐射带动全县种植小麦5万亩以上。
(二)技术目标。结合我县区域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以优质品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宽幅匀播、浅埋滴灌等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1-2套高质高效、资源节药、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三)产量目标。通过项目辐射带动,良种覆盖率100%,示范区小麦平均产量达到55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县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节本增效10%以上。
(四)绿色目标。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开展减肥减药节水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带动全县节本增效5%以上。
(五)产业目标。围绕市场需求,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农业“三品一标”为重点,大力推行“家庭农场+示范区”“合作社+示范区”“龙头企业+示范区”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产销衔接,打造全产业链条。
三、建设内容
全县创建面积5.2446万亩,重点围绕攻关方、示范片建设。
(一)创建百亩高产攻关方
围绕示范应用粮食优良品种,集成推广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综合种养示范、主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应用示范等核心技术,在骆驼城镇梧桐村建立百亩高产攻关区1个,面积0.05万亩。筛选优质高产高抗品种,攻克作物机播机收薄弱环节,开展高产高效试验和联合攻关,因地制宜优化组装集成,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技术模式,进一步挖掘作物单产潜力,将小规模的理论高产成果转化为田间实际。
(二)建设万亩均衡示范片
1.打造跨区连片提质增效基地。坚持“跨点成线、跨镇成片”原则,围绕优质小麦种植,分区域创建万亩均衡示范片区3个、3.5438万亩,打造千亩辐射区20个、1.0651万亩,每个实施镇建立1-4个千亩方,集成可推广技术模式,总结可复制方式,彰显区域规模。按照“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技术模式,建设新坝东大、宣化宣化、黑泉杰达、黑泉林峰等4个百亩河西灌区春小麦产业区。以市场需求导向,重点发展强筋弱筋小麦,提升品质,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完善标准体系、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筛选种植优质专用品种。小麦品种主攻强筋和弱筋,积极推广优质中筋品种,重点推广宁春、陇春、永良系列等高产、稳产、抗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同时,引进其他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筛选适宜我县资源条件,高抗高产品种并推广普及。
3.示范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在小麦上重点集成推广抗逆、优质、高产新品种以及药剂拌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宽幅匀播、浅埋滴灌、地膜穴播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突出作物茬口衔接、间套作复合种植、高产技术间协同,配套高效耕整地、高质量播种、规范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适时机械收获等各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高化肥农药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量水平和生产效能。
4.突出社会化服务。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承担主体,以打造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基地为抓手,选择有区域代表性、规模连片的地块建设示范片,集中资源、集聚力量,发挥专业型社会化服务机构作用,大力推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创建水平,实现均衡稳产增产。
(三)开展“一项竞赛”。
各镇要选择优势品种,配套肥沃地块、精耕细作、高效模式开展区域性高产竞赛。统筹考虑作物单产和绿色生产方式等评价指标,以县为主统一组织高产竞赛测产验收,评估认定后的高产典型推报省农业农村厅。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行秸秆粉碎还田,开展深耕整地,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水肥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
二是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围绕面粉或酒业加工原料需求,着力引进推广抗逆性好、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三是推广科学播种技术。坚持适期、适墒、科学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推广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药剂拌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加强小麦机耕、机播、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收等主要环节农机农艺融合水平,提高农艺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四是实施节肥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进精准施肥,推广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释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和化肥侧位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技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绿色种植模式。
五是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节药行动。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大范围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六是打造专业粮食品牌。组织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和粮食收购或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实行统一品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单收、单储、单加工的产销经营模式,确保订单履约,基地农户增收,为全县专业粮食品牌奠定基础。探索产业、要素、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优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保障质量安全。
七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新型肥料试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等。
四、补助资金
(一)补助对象。主要补助项目区参与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主体等,以及参与开展绿色生产技术攻关研究和技术集成配套的农业技术推广、科研等部门。
(二)补助范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物化投入补助,安排资金268.12万元。对运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二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安排资金10万元。对小麦病虫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耕种管收托管服务予以补助。三是技术指导服务补助,安排资金21.88万元。对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优质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集成组装、观摩学习、瓶颈技术攻关及高产竞赛测产、项目考核验收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
(三)补助标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参与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千亩方、万亩片及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核心区和百亩高产示范公关区的经营主体给予补助。万亩片面积3.5438万亩,物化补助每亩73元,其中种子补助60元/亩,农药补助13元/亩;千亩方面积1.0654万亩,物化补助每亩9元(农药补助9元/亩);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核心示范区统防统治、耕种收管托管服务,每亩补助100元,推进小麦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落实。依据各镇2022年小麦种植落实面积给予高产竞赛测产补助资金(详见附表4),主要用于支持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开展优质小麦品种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组装示范、高产竞赛测产田建设等。
(四)资金监管。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专账。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各镇要根据县级方案实施区域、任务目标、技术措施、补助方式、资金分配、保障措施等要求,统筹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财政所等机构人员,于7月15日前完成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面积核实、补助造册、公示公开、惠民资金发放管理系统录入、“一卡通”补贴发放到户等工作,并于7月20日前将补贴公示公开照片、发放花名册等纸质资料报送县农业农村局(207室),确保项目精准实施到户。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台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程继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高台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专家组,由农技中心主任李龙任组长,小麦栽培、植保、土肥等技术专家任成员,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工作。发动县镇村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突破技术难点,完善技术规程,以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为平台,向广大农户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成果。
(二)强化指导服务,扩大宣传引导。按照省、市对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组建专家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协作攻关、开展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测产考核等活动,提高创建水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通过电视、微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组织群众到项目核心区参观、学习,扩大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挖掘提炼创建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新成果,各镇至少上报2篇省市县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加大统筹管理,确保行动成效。发挥项目集聚效应,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轮作试点、一喷三防等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增加信贷、保险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投入。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助,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积极做好市场价格、供求形势、销售等相关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四)强化项目监管,建立绩效考核。制定项目资金监管办法,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使用规范合理。强化工作档案管理,将相关文件、影像资料、测产数据、资金使用台账等归档立卷,以备查阅。规范树立示范标牌,便于宣传展示和监督检查。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补助落实到户、实施效果等全程进行监督。及时组织测产自评和项目资金审计,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将项目纳入乡村振兴发展绩效考核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有力有序推进。
高台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