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各镇政府信息公开>>巷道镇>>主动公开文件

关于在全镇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81/2021-00241
文号
党委发〔2021〕157号
关键词
普法;法治;法治文化;法治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法律法规;普法工作;治理;习近平
发布机构
高台县巷道镇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高台县巷道镇
生成日期
2021-12-21 16:05:04
是否有效

关于在全镇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为做好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治巷道建设,根据《中共高台县委、高台县人民政府转发〈中共高台县委宣传部、高台县司法局于开展法治宣传

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高发〔2021〕57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工作导向,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服务全镇“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根本,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着力点,完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不断健全全民普法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建设平安巷道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到2025年,全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公民对法律知识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和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增强,全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

二、围绕工作大局,广泛开展重点内容普法宣传

(一)突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首要任务,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入头脑。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讲,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和阵地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二)突出宣传宪法。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以及重要时段和重大节庆等时机,在全镇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宪法精神。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推进宪法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和少先队入队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民法典重要讲话精神,将民法典学习宣传列入党委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普法必学清单,作为领导干部学法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加强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民法典通俗读物、公益广告、微视频等普法产品创作力度。各村、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稳步推进民法典法治楼院、法治小区、法治一条街、法治广场建设。

(四)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依法行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宣传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宣传与“三农”有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全镇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和“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在全镇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人民防空法、保密法、密码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全镇群众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大力宣传劳动就业、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卫生健康、社会保障、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防灾减灾、扫黑除恶、毒品预防、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治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针对房屋(土地)征收补偿、劳动争议等矛盾多发领域,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公益诉讼、仲裁、调解、信访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大宣讲等,持续深入开展涉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广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甘肃省宗教事务条例》,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努力推动形成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浓厚社会氛围。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大力宣传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的党内法规,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纳入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在考核党员、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七)深入宣传地方性法规。加强《张掖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张掖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八五”普法期间新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学习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推动地方性法规有效贯彻实施。

三、突出重点对象,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着力组织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通过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促进全民守法。

(二)着力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和年度述法等学法用法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深入推进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考试工作,加强学法考试情况通报和结果运用。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必备素质。

(三)着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教材、师资、课时、考试、效果“五落实”。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宪法小卫士和青少年网上学法用法等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室建设,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主题班会及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宣传、关爱,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残疾青少年等特殊人群保护的法律宣传,提高其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能力。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四)着力加强行业部门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五)着力加强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村“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加强妇女儿童、脱贫人口、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强化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法治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

(六)着力推动全社会法治实践养成。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美德善行,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等活动,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与依法治理实践有机融合。坚持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建立健全守法行为正向激励和违法行为惩戒制度,大力宣传表彰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推动全民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引导全社会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治素养。

四、坚持法治为民,有效拓展法治文化建设覆盖面

(一)建好法治文化阵地。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把法治元素融入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推动法治文化与各类文化融合发展。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公共法律服务站(室)、道德讲堂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普及并规范管理农村法治书屋。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实现每个村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镇上至少建成1处高水平、高标准、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法治文化阵地,并加强日常管理,推动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二)繁荣法治文化创作。把法治精神融入文化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探索建立法治文化扶持激励机制,创建一批法治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建设网上法治文化产品资料库,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三)丰富法治文化生活。把法治文化演出纳入文化惠民工程,利用传统节日、民俗节日、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鼓励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等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充分发挥乡村法治大讲堂、乡村大舞台等阵地功能,开展多样化法治文化活动,促进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传承传统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把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家庭中生根。

(五)弘扬红色法治文化。结合我镇实际,发掘保护党在革命时期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光荣历史和成功实践,探索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明确保护责任,修缮相关设施,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阐发、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建设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五、注重普治结合,扎实推进重点领域依法治理

(一)深化依法治村。加大各村普法工作力度,制定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实施以村干部、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老党员、老教师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和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村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文明守法示范户。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促进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探索实行学法积分制,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社区“法律之家”等做法,大力整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深化依法治校。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推动各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水平。健全依法治校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校园综合治理和预防管控机制,切实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猥亵、毒品、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校园贷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

(三)深化依法治企。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提高合规人才队伍素质,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法治化水平。

(四)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五)积极推进依法治网。深化“法律进网络”活动,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网络规则。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

(六)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突出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加强对各村、各单位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一)转变普法供给方式。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推动普法产品和活动的供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以普法主管部门供给为主,向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共同供给、普法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转变,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二)加大实时普法力度。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通过制定执法、司法工作指引,推动执法司法人员在实践活动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实现执法办案全员普法、全程普法。把普法工作融入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复议工作中,利用受理、审理、决定等各环节实时普法,引导教育申请人依法维权、合理表达诉求。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

(三)加强全媒体普法。运用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推进各村、各单位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注重运用微视频普法,加强对优秀自媒体普法作品制作引导。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形成“报、网、端、微、屏”一体化新媒体普法集群矩阵和全媒体传播体系,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紧扣不同人群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开展公益普法。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鼓励法官、检察官、律师、老党员、老干部、传媒工作者、教师等热爱公益普法者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鼓励群团、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成立公益性普法组织,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建立普法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制度,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社会普法运行模式,增强普法力量。

七、强化组织保障,全力推动普法工作落实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村、各单位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各村、各单位要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把推进全民守法普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科学制定五年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把普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与整体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查。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二)严格普法责任,推动齐抓共管。各村、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制,压紧压实普法责任链条。各村、各单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要加强对本村、本系统、本行业人员和管理服务对象的普法,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以普法责任推动普法质效提升。强化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结合国家宪法日、国家网络安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及时解读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刊播法治类公益广告,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

(三)健全评估体系,强化督促检查。各村、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注重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确保普法工作有效开展。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效果,以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综合评估。到2023年开展中期督查,2025年下半年对全镇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村、各单位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民普法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四)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普法需求。各村、各单位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的工作导向,从政策、经费、装备等方面,为基层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创造更好条件。强化基层普法队伍建设,通过聘用、政府购买服务、发展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充实基层普法力量。加强普法专兼职工作人员系统培训。结合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强化经费保障,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同时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普法工作,增强普法活力。

中共巷道镇委员会

2021年12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