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各镇政府信息公开>>黑泉镇>>农村集体土地征收

黄沙之上,绿意生长——戈壁农业建设进行时

高台县黑泉镇2025年07月09日

黄沙之上,绿意生长——戈壁农业建设进行时

站在玉门市花海镇的戈壁滩上,一幅壮观的现代农业图景令人振奋——一侧是广袤无垠的黄沙砾石,狂风卷起细碎的沙粒;另一侧,连片的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棚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这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土地,年均降雨量不足80毫米,却凭借年均3300小时以上的充足日照和15℃以上的昼夜温差,孕育出戈壁农业的蓬勃生机。

2008年,玉门市率先在玉门镇代家滩村建成50亩日光温室,开创了戈壁农业的先河。此后,当地采取“飞地建园”模式,整合资源,推动戈壁农业规模化发展。昔日的荒滩上,现代化温室大棚星罗棋布,西瓜、蜜瓜、人参果、韭菜等作物长势喜人,昔日的“不毛之地”已成为“致富沃土”。

科技赋能,戈壁农业提质增效

戈壁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在花海镇的温室大棚里,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滴灌、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种植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棚内环境,远程调控灌溉和通风,实现精准化管理。

玉门市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累计引进新品种59个、新技术8项,并通过戈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80人次,让科技真正成为农业增效的“金钥匙”。   

创新模式,提升土地效益。花海镇探索“蜜瓜+西蓝花”双产轮作模式,填补了冷凉季节蔬菜供应缺口,使温室年利用率提升40%,亩均效益增加2万元以上。目前,花海镇蜜瓜年产量突破6万吨,产值达2.4亿元,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以前觉得戈壁滩种不出东西,现在不仅种出来了,还种出了好效益!”花海镇的一位种植户笑着说。目前,玉门市戈壁农业面积已达6.69万亩,年产值突破3.5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在花海镇大畅河农业开发区,8000亩种植基地与生物有机肥厂、包装材料厂、智能分选车间形成闭环产业链。合作社注册的“花海玉珑”品牌蜜瓜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优质优价,部分高端蜜瓜售价达每公斤30元。

“我们给每个蜜瓜贴上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种植全过程。”“网红”魏瑶正在直播间热情推介家乡的戈壁蜜瓜。她身后的冷链物流中心每天发出十余辆货车,确保戈壁瓜果蔬菜60小时内抵达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超市货架。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玉珑合作社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高原夏菜玻璃温室,可实现错峰上市,预计亩均产量提升30%,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

玉门市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花海镇种植的1200亩西蓝花成熟。

戈壁农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收获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温室大棚的建设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滴灌技术节约了水资源,作物生长逐步改善了土壤结构。昔日的戈壁荒滩,如今绿意渐浓,风沙减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治理的双赢。

这不仅是农业革命,更是生态革命。戈壁农业以95%的土地利用率,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玉门的戈壁农业实践,展现了在艰苦环境中创造奇迹的智慧和毅力。这不是宏大的奇迹,而是普通人用双手在土地上一点点“抠”出的生计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