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小麦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为稳步恢复春小麦面积和产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根据《中共高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高台县春小麦扩种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村及各农场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稳步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布局,集成配套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小麦优势区生产能力,力争春小麦面积和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确保春小麦扩种任务全面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口粮供给水平。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原则要求。
一是稳步扩大面积,提高供给能力。按照“培优结构、稳粮增收、应种尽种”的原则,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功能区引导种植、撂荒地整治、作物轮作倒茬等,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着力提高小麦供给能力。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多方参与。县上积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增加小麦种植面积。镇上鼓励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村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鼓励农户扩大小麦面种植面积。
三是坚持规模经营,集中连片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积极鼓励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原则上集中连片推进实施,对有条件的行政村以村为单位整建制推进。
四是尊重农民意愿,稳妥有序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确保参与扩种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实施。
二、扩种区域及任务
2022年全镇春小麦扩种3200亩,其中碱泉子村200亩、梧桐村1000亩、新联村250亩、红新村250亩、团结村100亩、建康村300亩、果树村100亩、永胜村200亩,前进村200亩,新民村100亩,新建村100亩,骆驼城村300亩,西滩村100亩,在梧桐村建立1000亩以上小麦种植示范片。
三、技术措施及补助方式
(一)技术措施。根据春小麦生产自然条件、技术基础、栽培特点等因素,优化品种布局,配套集成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促进质量效益双提高。小麦品种主攻强筋和弱筋,积极推广优质中筋品种,重点推广宁春系列、陇春系列等高产、稳产、抗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主推技术以机械精量条播、宽幅匀播、宽幅匀播滴灌等技术为主;配套推广“适期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滴灌)+病虫害统防统治+减肥减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收获”集成技术。
(二)补助方式。县上将积极协调种粮补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扶持春小麦生产,并对春小麦增加较多的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病虫害防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项目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镇上协调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县上部署要求,对承担扩种任务的农户和合作社进行补助,切实将财政补助落实到村社,兑现到农户和承担扩种工作任务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具体扶持政策待省市资金项目下达后研究制定实施)
四、具体工作措施保障
(一)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各村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粮食种植要求,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完成全镇粮食播种面积。
(二)抓实抓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各村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围绕镇上下达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年度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主要时段、重要节点、重点项目和相关农户、经营主体,将粮食生产计划落实到具体粮食种类,面积落实到到社、到田、到户。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要督促镇域内私营企业和个人农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三)有力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切实承担起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要摸清镇域“非粮化”底数,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非粮化”问题发生。要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强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情况的监管,县上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原则上都要种植粮食作物,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四)落细落实粮食生产重点工作。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春播春管是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各村要抢抓农时,加快春播春管进度,加强农艺农机技术融合,推动实现春播满栽满插。要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良田高效耕作制度,提高粮食复种指数。要抓紧摸清撂荒土地底数,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开发利用复垦耕地,坚决遏制耕地撂荒,保障粮食种植面积。
二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要因地制宜推广粮食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发展。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科学引导粮食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对良种良法的选择和应用,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要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扎实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提高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三是扎实抓好防灾减灾。镇、村两级要科学制定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及时关注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技术指南,科学指导种植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加强防范应对,要加快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突出抓好小麦黑穗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监测防控,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要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防范自然风险的能力.
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要不断强化各项种粮优惠政策、补助资金落地,重点做好小麦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土地深松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地兑现,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调动广大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