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全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 灾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上、 生命至上,以减轻灾害风险为主线,以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机 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为基础,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1.强化单位协同联动机制。加强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定期联络员会议、单位会商制度。加强协作,进一 步完善救灾物资快速调拨和会商研判、灾情评估和因灾死亡人员调查工作机制,落实救灾救助工作衔接的意见,拓展防灾减灾救灾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开展综合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应急、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建立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地震监测预警等信息统一发布推送机制,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和报送的时效性、科学性。
3.强化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协调有力、规范有序、配合有效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不断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在农房保险、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度参与,提高社会力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培训、演练、资源、宣传等方面优势,推动形成“人人发现、人人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大格局。
4.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优化救灾物资布局,逐步建立健全生产企业目录清单,推动以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保障体系。积极对接大中型物流企业,构建救灾物资调运协作机制。完善协议储备制度,及时做好物资采购和存储工作,不断丰富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确保救灾物资能够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
二、严格落实救灾制度,提升灾害救助水平
5.严抓灾情管理。严格落实应急部新修订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压实灾情统计上报的主体责任,加大灾害信息员对自然灾害统计调查制度的掌握、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使用的培训力度,有效提升灾害信息员业务水平,确保及时、准确、规范统计上报灾情,为全镇灾害救助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严抓应急救灾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要加强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助做好危险区域群众避险转移工作。加强应急值守,确保灾情信息畅通,适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及时做好救灾款物下拨和救灾指导等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受灾人员 12 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
7.严抓灾后生活救助工作。坚持“细致、高效、精准、托底”的工作思路,健全“镇指导,村为主,社服务”工作机制,稳妥有序做好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以及冬春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全镇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积极帮助受灾家庭早日恢复基本生产生活能力。
三、加强防灾备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应对水平
8.全面开展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评估。按照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总体安排,在开展地震灾害致灾因子、地震灾害、综合减灾 资源、地震灾害重点隐患等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摸清底数,为地震灾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全面查明村社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水务、交通、危化品厂库等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设施抗震设防基本情况,形成地震灾害风险源清单,动态评估和有效防范地震灾害风险隐患。积极推进重点监视防御区等基础工作,服务工程抗震设防和区域发展规划。
9.加快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健全完善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机制,各单位各负其责、协同推进。要统筹农村危房改造、乡村振兴等政策,优先考虑震重点危险区和高烈度设防区,逐步消除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安全隐患。构建以村为基础,县、镇协调联动的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准确掌握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
10.加强预案体系建设。依据县级预案,结合我镇实际,及时修订新坝镇自然灾害救助、地震地质灾害等各项应急预案。同时,督促组织修订村、单位二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紧急状态下的救助工作程序。做到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上下配套、左右衔接、运转协调,形成防灾减灾救灾预案体系。加强预案演练,并根据预案规定,做好灾害救援应急准备工作。
11.提升基层备灾能力建设。及时开展汛前减灾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的督查检查,重点抽查乡村人口、房屋、农作物等基础信息的台账建立情况,确保台账规范、信息准确,为灾情统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村、单位组织开展汛前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应急避难场所、紧急转移安置场所准备情况,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认真抓好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
12.加强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全镇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强化综合督查检查,加强问题整改工作,及时跟踪收集汇总各有关单位整改进展情况;加大与各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统筹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积极推进急用先行项目加快立项,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13.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逐级落实镇、村级灾害信息员A、B 角,进一步细化基层灾害信息员灾情管理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救灾工作体系;建立常态化分级培训机制,及时组织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业务能力。积极争取资金为灾害信息员落实必要的装备,进一步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全面准确”的灾情统计报送管理体系。
四、强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保障水平
14.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段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知识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15.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村创建工作。依据示范创建标准,不断完善综合减灾示范村创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创建工作,建立各类长效合作机制;不断丰富综合减灾示范村创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突出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不断提升综合减灾示范村创建质量,完善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丰富防灾减灾功能,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确保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圆满完成。
16.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要求,配合相关部门综合开展灾害前期应对、救援处置、灾情损失、致灾原因等内容的调查评估工作,总结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特点,梳理共性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促进自然灾害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