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各镇政府信息公开>>宣化镇>>主动公开文件

宣化镇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78/2022-00122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高台县宣化镇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12-09 15:27:14
是否有效

2022年,宣化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两会精神,立足镇情实际,按照镇党委“一四五六”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实施“九项行动”为重要抓手,全力以赴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全镇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现将2022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凝心聚力育产业、稳增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在扩总量、提质量上下功夫,在促转型、增效益上求实效,着力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一是纵深推进粮食安全。统筹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增加春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商品玉米等传统产业面积,抢抓玉米制种奖补大县政策机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分解任务、会议动员、定期调度、绩效考核等方式,引导各村种植粮食作物,全镇落实春小麦7170.66亩、商品玉米35335.81亩、制种玉米11034.57亩、其他粮食作物850亩,粮食作物占总播面积的82.4%。二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农企合作模式,着力壮大“供港蔬菜、棚室西瓜、饲草玉米、酱料辣椒、新品林果”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落实特色产业面积9719.81亩,形成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盘活闲置日光温室50座,成功试种人参果15座、发展穴盘育苗35座;积极引进甘肃驰域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集人参果科技小院、脱毒组培繁育中心、种植基地、储运交易中心为一体的人参果产业促进发展中心,进一步延伸人参果产业链条;深入学习武威棉棚西瓜种植模式,投资30万元在东庄村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化双棉被钢架大棚2座,并完成西甜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查询认证。三是着力壮大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祁连快手”“宣化金瓦刀”等劳务品牌效应,成立高台县乐善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劳务供需接洽和劳务用工对接,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暨务工欢送仪式,精准推送各类就业岗位40个,输转劳动力3640人,举办农艺工、家畜饲养员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劳动力150余人,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二)精准施策促改革、重创新,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始终以革故鼎新的思路和举措寻求创新突破,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一是全面实施土地集成改革行动。充分释放土地改革红利,率先在全县推行以“一户一片田”、水肥一体化、土地银行、农业社会化服务、试验示范田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土地集成改革行动,全镇89.5%的农户承包地实现“一户一片田”;积极探索土地降本增效措施,先后争取2890余万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农田节水滴灌项目17041亩,全镇水肥一体化覆盖率由2020年底13%提高到38.7%;鼓励各村收集农户闲散土地和无力耕种土地成立“土地银行”6个,入股耕地达2.06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村集体通过集体发包、自主经营、托管服务等方式,实现了土地生产效益最大化;全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行业企业洽谈合作,对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提供机播机收、灌溉施肥、统防统治、飞防植保、去雄收割等自主式点单服务15750亩,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服务组织“包干”、农户降本增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局面;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从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育“土专家”“田秀才”36名,先后开展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温室吊瓜、黑小麦、人参果引进等试验示范项目76个,确定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15个、新技术2项。二是深入实施新型集体经济增收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共建”,探索推行王马湾村、上庄村“村集体全资公司”、站南村“村集体公司+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公司”等公司化实体运行模式,邀请市县农经专家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家工作室驻点指导,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元化发展,预计年底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9个、20万以上的4个,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87.6%。进一步提升对开发区农场的管理服务水平,吸纳开发区55家农场主,成立了宣化镇开发区联合党委。三是探索实施畜牧业破题增收行动。深入挖掘草畜产业潜力,鼓励支持养殖场(户)发展规模化养殖,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积极探索集中厂区型、种养循环型、农户联建型养殖业,投资360万元,建设上庄村、宣化村“园区集中”型联合养殖场2个,新增养殖大户41户,全镇畜禽饲养总量达9.14万(头)只。

(三)靶向发力保生态、促宜居,美丽家园魅力彰显。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发展,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优化调整村庄科学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把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对全镇17个行政村进行分类规划布局,确定集聚提升类村庄10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个、其他一般村庄5个。按照“集中整合、多规合一”的原则,高标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贞号、站南、上庄、站北4个省市级乡村示范村村庄规划,正在编制利号、东庄等5个村村庄规划,其余村逐年完成规划编制。二是加快村居风貌提档升级。不断巩固提高贞号、站南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成果,跟进完善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着力打造高标准乡村建设样板。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因地制宜抓好宣化村“城郊融合”型、上庄村“农文旅融合”型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至目前,宣化村拆除旧宅60户,新建高标准住宅30户;上庄村重新规划迁址新建70户,预计11月底前装修入住。通过人居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全镇完成新建住房达到296户,改建住房2104户。督促各村对标乡村建设行动23项指标任务,在绿化美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户厕、基本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查漏补缺,争取全面完成乡村建设“硬”指标。三是持续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加快推进“四尘、四烧、三烟、两气”综合整治,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强化煤炭配送网点煤质管控。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行动成果,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清一改”村庄清洁、美丽庭院示范创建等行动,年内完成剩余5个村清洁村庄创建任务、创建美丽庭院9个、完成“厕所革命”任务303座;切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88%、90%、86%以上。大力推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环境卫生“周清扫、月检查、季评比、年评议”的“四位一体”长效机制,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

(四)千方百计争项目、夯基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基础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全方位提档升级。一是在建项目进展有序。全力争取和推进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两批20项1488.75万元,全面完成站南村温室改造、上庄村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等18个,持续跟进宣化村养殖小区、产销储运中心建设项目2个,力争年内全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资金支付率达到90%以上。完成总投资450万元集镇道路改造提升及乐一等4个村4.7公里通村道路项目;完成利号村投资210万元的村级活动阵地及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加快贞号村办公大楼改造提升进度,年内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完成总投资487.12万元的宣化村、上庄村、贞号村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确保10月底全面完工。争取完成总投资47.4万元的省市乡村建设示范村路灯架设项目。二是储备项目落地见效。积极争取王马湾、站南、上庄等3个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项400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化改革运营成果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加快推进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的站北、站南、高桥3个农场1336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利号、高桥、站北、台子寺4个村6878亩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1300余万元的台子寺、站北、王马湾等16个村(农场)电网改造提升项目,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工;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续保覆盖面,年均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投资160万元,建成宣化中心小学4400平方米高标准塑胶运动场,进一步改善师生活动条件;不断改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持续提升1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施养老助残服务项目,投资30万元建成宣化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处,农村养老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宣化镇社会工作站,因人施策、统筹提供灵活多样化综合性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多措并举育新风、扬正气,文明乡风日益浓厚。始终坚持把提升群众精神文明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贯穿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一是坚持乡风铸魂,不断提升群众素养。加快推进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以“一站一场一廊一台一墙”为主体的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巾帼心向党 ·共筑强国梦,庆‘三八’联欢会”、“学清单、强本领、重实干、促振兴”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8场次,广泛开展文艺演出、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二是持续淳化民风,不断培育新风正气。创新实施“常回家看看·乡村孝善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表彰。积极推行“红黑榜”、乡贤榜、好人墙等做法,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切实以身边人、身边事教化育人,不断弘扬向善向美的新风正气。今年以来,共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6名,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五星文明示范户29户。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着力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不断弘扬乡风主旋律。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乐善文化”“宣建文化”“清街文化”“西游文化”等宣化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非遗融合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开展非遗“一堂一品”教学活动,结合脸谱绘制、手工剪纸等传统技艺,开发文旅产品,打造创意文化产业。

(六)不遗余力办实事、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为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坚实群众基础。一是不断强化治理能力。在深入实施“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法的同时,大力推行“一心两员三所+”多元解纷制,进一步明确主体、整合资源、协调推动,形成强大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整体合力。充分发挥镇村调委会作用,不断健全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组建镇级调解组织1个、村级调解组织17个,海选人民调解员119名。组织法律顾问和镇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旧房拆建、疫情防控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法治宣传活动。二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持续巩固提高脱贫成效,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落实“5年过渡期”规定,全面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农村低收入人口,集中排查3586户10913人,新识别纳入监测户3户10人。持续跟进做好小额信贷、折股量化分红、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要求,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风险。高效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全民免疫屏障加速筑牢。三是完善兜底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大病保险和优抚安置等社会救助政策,紧盯生活困难重点人群,全面入户排查,全镇新增低保户29户53人,低保调标14户23人,落实临时救助254户595人,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工作中付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目标任务及县委、县政府期盼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对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缺乏农产品优质品牌。二是乡村建设行动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村村居风貌提升工作仍处在等待观望状态,部分已建成的示范点建设还存在标准不够高、特色不鲜明、尾巴工程多等问题。三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部分群众自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四是个别村遗留问题多、欠账大、化解难、包袱重,领导干部干事创业遇到的困难阻力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释放镇域经济发展新活力。一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围绕建成“农业强镇、劳务大镇”目标定位,持续培育壮大“制种玉米、商品玉米、设施瓜菜、畜禽养殖、劳务输转”五大主导产业体系,促进全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持续稳定小麦、商品玉米等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制种玉米产业健康发展。二是着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创新政企合作模式,鼓励支持有机蔬菜、棚室西瓜、薯片原料、饲草玉米、酱料辣椒、优质林果等六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加快站南村人参果产业促进发展中心项目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区域人参果脱毒组培繁育中心、人参果储运交易中心。持续挖掘各村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培育新型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三是推动畜牧产业加速发展。积极探索发展规模厂区型、农牧循环型、农户联建养殖型等新型养殖业,不断加强资源利用、降低成本风险、提升效益水平,充分挖掘畜牧产业增收潜力。跟进做好畜禽防疫和补栏工作,持续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抓实抓好上庄、贞号、宣化等村“园区集中”型联合养殖场区建设力度,全力打造风貌突出、环境整洁、群众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四是持续扩大劳务经济总量。建立健全劳务品牌建设服务机制,擦亮“宣化金瓦刀”国家级劳务品牌,加大“祁连快手”劳务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树立劳务品牌良好形象。依托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基地+劳务”模式,着力培育壮大劳务公司、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扩大组织化输转规模,努力推动劳动力输转向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一是巩固扩大土地改革成果。持续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土地集成改革行动,为加快现代农业“六化”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全面加快剩余寨子、蒋家庄“一户一片田”改革工作进度,力争年底前实现全镇所有承包土地“一户一片田”改革。坚持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覆盖面积,切实做好“筑巢引凤”文章。积极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饲草银行、粪污银行等多种形式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总结推广利丰村制种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利号村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经验,全力推动农业节本增效。稳步扩大土地托管面积,从严落实准入审核及履约保证金等风险防范制度,推动土地托管健康发展。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细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围绕主导产业、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开展精准招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和“不来即享”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资产增收型、经营服务型、补助帮扶型、金融分红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巩固提升王马湾、站南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工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元化发展,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7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三)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倾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果。全力做好“增绿、减污、降碳”三篇文章,在厚植绿色优势中展现宣化作为。二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认真贯彻落实《高台县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坚持先规划、后实施,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力争60%的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宣化村、上庄村、蒋家庄村、站北村省市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任务。对标23项创建指标,督促剩余各村全面查漏补缺,着力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四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扎实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农村闲置破旧房屋、残垣断壁、老式坑厕、废弃场圈大棚等排查整治力度,彻底清理房前屋后三堆杂物,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和卫生保洁队伍,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阶段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治理转变,着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坚持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引领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和“常回家看看”乡村孝善行动,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各类道德典型的挖掘、培育及评选表彰活动,让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引领新风正气。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乐善文化”“宣建文化”“清街文化”“西游文化”等宣化特色地方文化资源,扎实开展“老物件”收集保护工作,做好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以情聚人文章。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结合脸谱绘制、手工剪纸等传统技艺,开发文旅产品,打造创意文化产业。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争引力度,加快利号、东庄文化广场及附属设施建设进度,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文艺演出、农民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坚持以治理有效为保障,深入构建和谐稳定新格局。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不断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全面推广“红九条”“十不准”等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制定及运行经验,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二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农村主题普法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统筹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一心两员三所+”多元解纷机制,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健全道德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农村大喇叭、道德“红黑榜”等形式,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维护公序良俗、倡导乡风文明,营造崇德向善、明礼诚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加快平安宣化建设。健全壮大群防群治、网格员、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全力以赴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整治宗教领域突出问题,严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跨界传导,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处置能力。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安全监管、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惩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六)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不断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巩固期“四个不摘”和“三个总体稳定”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对照国家、省市反馈问题,逐条逐项排查短板弱项,全力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实施“一户一策”特色产业培育,不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脱贫人口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二是筑牢疫情严密防线。坚决克服松劲懈怠情绪,慎始如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快完成疫苗接种清零工作,不断优化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紧盯困难残疾人、特困供养及农村“三留守”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开展兜底帮扶和帮扶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做好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困难救助等兜底保障工作,逐步完善覆盖全民、保障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