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政策解读

《高台县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01/2020-00092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高台县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高台县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19-01-21 18:10:00
是否有效

原文链接:

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台县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一、出台依据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张政办发〔2018〕130号)要求,为切实推动我县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基本形成全县鲜明的区域循环主导模式,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基本实现,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产品优质安全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建成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市场潜力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走出一条农牧结合、粮饲兼顾、草畜配套、种养循环、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资源生态永续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三、主要内容

(一)加快构建循环农业模式。包括培育戈壁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大力推广“草—畜—沼—种”“草—畜—沼—菜”等循环模式和“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等循环模式;培育粮畜菜一体化区域循环模式,构建“有机粮菜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还田”“菜—沼—畜”等循环模式;培育产业开发循环模式,重点推广“饲草(秸秆)—畜禽养殖—有机肥—绿色农产品”模式,在中药材种植区重点推广“中药材—药渣(下脚料)—饲料—养殖业”模式,在冷凉山区重点推广“马铃薯加工副产物(薯渣、薯液)—处理提取蛋白饲料—生态养殖”,马铃薯废水(薯液)变肥水肥田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培育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循环模式,重点推广“秸秆—畜禽养殖—沼气—有机肥—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秸秆(尾菜)—基质—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餐厨垃圾—有机肥料—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等循环农业模式。

(二)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包括“粮改饲”工程,加大青贮玉米推广,建成万亩饲用玉米商品草基地,打造形成饲草产业基地草畜产业融合带,建成重要的优质饲草生产供应基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导,以肥料化、基质化利用为补充,以能源化利用为辅助,统筹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形成粮草兼顾、草畜平衡、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工程,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式,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肥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建立完善粪便储存、回收和利用体系,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处理和有机肥生产设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推广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重点实施薯渣、薯液、药渣、尾菜、秸秆、油料饼粕、畜禽皮毛骨血等下脚料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农业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工程,加大喷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保墒固土、生物节水、地膜覆盖种植、农艺节水保墒等技术,增强农业抗旱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通过采取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垄膜沟灌、深松耕技术等系列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改良修复基本农田,提升耕地质量;生态循环模式推广工程,总结推广标准化、绿色化、清洁化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生产全程清洁,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政府要把循环农业发展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内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细化目标任务、循环模式、工作举措,建立循环农业发展推进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对循环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循环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依纪依规进行问责。

(二)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担保、贴息、基金、风险补偿以及PPP合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资金规模,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循环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和循环农业产业开发。有效利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绿色信贷及专业化担保支持力度,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产品。建立全县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项目名录和项目库,加大金融对入库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融资支持,稳步扩大绿色金融规模。

(三)加强科研攻关。依托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专家团队,集中突破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农产品绿色加工储藏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循环技术瓶颈制约。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完善循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机制,推动农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率先开展绿色生产,在农业农村广泛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知识普及型教育宣传,树立全民绿色发展理念。

(四)推进“三变”改革。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存量、分清变量、做实确权,做好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三变”改革,承接农户和村集体的入股股份,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加快对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化改造和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开发,让各方从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中分享收益。创新循环农业政策供给,建立健全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财政、投资、价格、土地、环境、运营、监管等政策体系,各镇要尽快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清单、绿色农产品加工项目清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引进补贴清单。加快完善“一控两减三基本”配套政策,支持开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良豆良草轮作、秸秆还田、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积造施用有机肥等。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引导政策和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制度,争取形成项目补助、技术补贴、生态补偿相配套的组合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