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政策解读

《张掖市高台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08/2022-00030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高台县自然资源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高台县自然资源局
生成日期
2022-02-18 14:35:00
是否有效

原文链接:

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高台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 号)《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纲要》《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为确保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台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工作,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高台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年1月28日,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张掖市高台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高政办发〔2022〕5号)(以下简称《规划》)。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县境内地质灾害主要以泥石流、崩塌为主,主要分布在我县南部祁连山北麓和北部合黎山南麓重点防范区, 全县发育泥石流23条,崩塌2处。

二、《规划》出台背景是什么?

我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干流下段,北部合黎山属阿拉善地块,基岩裸露,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南部处于榆木山、祁连山北麓,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植被、人口分布情况、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本县区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结合新一轮高台县地质灾害1:5万详细调查结果,我县分布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其中:新坝镇14处(泥石流12处,崩塌2处),合黎镇3处(泥石流),南华镇1处(泥石流),罗城镇7处(泥石流)。按照危害规模划分,大型2处;中型11处;小型12处。威胁人口3137人,威胁财产16090万元。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 394 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 号);

3.《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16 年 10 月 1 日);

4.《甘肃省 2020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甘资勘发〔2011〕61 号;

5.《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2006 年 10 月

6.《高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7.《甘肃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张掖市高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2020年11月)。

四、《规划》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的总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目标、四个宁可、三个不怕”等重要理念,作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甘肃省城市地质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5年)》《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加强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预报预警、风险管控和应急指挥,努力提升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地质灾害风险区风险管控能力、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紧密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正确处理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按照专业、务实、科学的要求,强化制度机制、防灾模式和业态创新,以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为主线,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着力提升地质灾害“整体智治”能力,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高台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六、《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 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 年。

七、《规划》适用范围

高台县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4425.31km2 。地理坐标:东经98°57′27″~100°06′42″,北纬39°03′50″~ 39°59′52″。

八、《规划》总体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规划区致灾地质作用的分布规律,主要致灾危险点的分布状况、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等。

(2)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提供主要地质灾害信息,以便适时查询。

(3)完成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查明县域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评价。

(4)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风险预报系统。加强气象、暴雨引发地质灾害机理研究,加大与气象、水利部门数据共享力度,进一步完善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地质灾害应急装备设备配备和应急队伍建设更加到位,灾险情及时有效处置,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强化。

(5)“十四五”期间,计划安排地质工程治理点5处,专业监测点5 处,群测群防点 25 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