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实”处着手,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学用转化,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在凝心铸魂上下实功,让党员教育培训入脑入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规划》明确指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聚焦“理论铸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校主体班次集中轮训、理论学习中心组靶向研学、基层党组织兜底培训的重要内容,构建“讲师导学、书记领学、支部深学”的闭环链条,在制度化安排与常态化落实中,引导党员掌握理论精髓,深化规律认知,廓清思想迷雾,筑牢思想之基。同时,要用好用活本地红色资源禀赋,打造鲜活生动的教材和精品学习体验线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入脑更入心。
在创新方式上出实招,让党员教育培训有声有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规划》强调“增强教育培训感染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求活求新,突破传统“大水漫灌”模式,打造沉浸式课堂。各级党组织要注重“供需对接”,针对不同岗位、领域、年龄的党员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统筹好事业需要、组织要求、个人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让培训“供”与“需”精准对味。要创新探索线上线下并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依托“云端课堂”、移动终端等平台,开发微党课、短视频、互动答题等学习资源;线下通过“理论微课堂”“红色情景党课”“擂台比武”等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学,增强学习的便捷性与感染力,引导大家自觉参与其中,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养分。
在学用结合上求实效,让党员教育培训见行见效。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机制,突出“实战实训”,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方式,让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领域检验学习成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推行“导师帮带”“新苗培优”等机制,让单位党组成员带领年轻党员、新发展党员以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培训指导、日常教育管理等方式强化实践能力提升。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成效评估”闭环链条,通过跟踪回访、群众评议、绩效评价等方式,评估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的实际表现,将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深度挂钩,倒逼教育实效提升。